陕西:国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压舱石”

陕西:国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压舱石”

创业咖啡厅、共享单车、“跑腿”软件等小微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不断涌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也一改过去闭塞、低效的短板,注入创新理念,探索创新模式。在陕西,国企正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压舱石”。

 

【中美创新时报西安8月14日电】(记者张骏贺 蔡馨逸)创业咖啡厅、共享单车、“跑腿”软件等小微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不断涌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也一改过去闭塞、低效的短板,注入创新理念,探索创新模式。在陕西,国企正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压舱石”。

据国资委数据,目前中央企业已搭建各类高水平“双创”平台518个,其中包括互联网双创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等。创造直接就业岗位数以万计,间接就业不计其数,发挥了央企对其他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央企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就是其中一员。近5年来,中国电信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划小承包与倒三角服务支撑体系”,在全公司16万余员工中,产生了2.5万名“小CEO”成为承包者,也是“创业者”。企业赋予这些“小CEO”用人权、考核与分配权、资源支配权等权利,形成大量基层的“双创”团队,让这一传统大型央企,从基层涌现创新力量。

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的一位“小CEO”说,“权力和任务的下沉,给了我们极大的空间,激发了我们更多的创新‘点子’,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需求,也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收入。”

20世纪60年代布局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老牌地方国企,也纷纷因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企业内部创新、“创业”,改变老企业目前的困境。

陕西省的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前身是1965年由上海机床厂分迁至陕西省宝鸡市的秦川机床厂。2012年起,这家全国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却因“高端失守、中低端混战”这一机床行业乃至多数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而压力倍增。

产品要高端,就离不开创新。走进秦川机床的装配车间,目之所及都是现代化、数控化设备。在企业目前最热销的一款机床前,研发人员孔彪正和同事们热烈地讨论着,“这款是要给一家上海企业的订单,因那里夏季湿热,所以需要定制专属的冷却设备。”孔彪和他的团队是秦川机床众多“项目组”中的一个,主要负责企业“冠军产品”——YKZ 7230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

近年来,秦川机床打破传统组织结构,进行企业内部“再创业”,形成了包括企业项目制、技能大师工作室、“双革四新五小”活动在内的“三层级创新体系”,旨在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项目制的创新,打破原有按工段划分的结构,从结构上创新企业‘作战单元’,由研发、销售、采购、生产人员等以及客户工程师组成,能高效解决客户问题,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孔彪说。

另外,公司为多位技能大师成立工作室,选拔优秀技术工人到“大师工作室”工作,既对关键难题进行创新攻坚,也传承工匠大师的绝技。同时,“双革四新五小”活动是以工厂班组为双创单元,奖励员工的小发明、小改进、小窍门等,让创新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从2014年以来,共计有600余项成果获得奖励。

成效从2016年开始显现,16年二季度以来,秦川机床的业绩开始逆势上扬,主流产品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得益于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创业”,现今企业98%的产品实现个性化定制,产生了七、八百名创客,依靠‘众智’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秦川机床公司董事长龙兴元表示,国有企业的‘双创’既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能带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共同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