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交流,温暖了一所美国学校;一次远行,感动了一群美国孩子。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旧金山5月31日特稿】(记者徐勇)一次交流,温暖了一所美国学校;一次远行,感动了一群美国孩子。
2015年9月23日,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流中,习主席鼓励孩子们: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也欢迎大家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体验和感知中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
去年金秋,林肯中学的近百名学生来到中国,在中国香港、福州、成都、北京游历十多天。一家美国电视台为学生的中国行拍摄了3集电视短片。在最后一集中,学生们用一句话总结中国之旅,讲得最多的是,这是“改变人生的一次旅行”。
尽管从中国归来已有半年多时间,谈起那段交流和旅行,这些10多岁的孩子们依然兴奋不已。他们中,大约40人正在寻求奖学金或学生交流项目,有意到中国深造学业。
“这次旅行改变了我的人生”
登长城时,一名男生手脚并用,比同学中的橄榄球队员和篮球队员登得更高。他是安东尼奥·马德里加尔。两岁时,他受一种罕见病毒感染,右眼视力丧失,左眼残存两成视力。
马德里加尔还被告知,两年后,他有可能会彻底看不见。
北京是那次旅行的最后一站。马德里加尔告诉随行的华人志愿者周树琪:“这次旅行改变了我的人生。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场景、每一分钟,我永远不会忘记。”
周树琪是美中青少年交流协会会长,这次旅途他全程自费陪同。他告诉记者:这批学生,家庭收入低,其中25人平生第一次坐飞机;17人的父母没有钱为孩子出远门购买行李箱。
林肯中学地处塔科马市,西雅图城区以南偏西大约50公里。塔科马市有5所公立中学,也有家长眼里的“好学校”,但林肯中学位于塔科马市最贫穷的居民区;约1500名学生中,多数出自拉美裔或非洲裔家庭。
林肯中学好多孩子平时没有机会出远门。也因此,对于马德里加尔那样的孩子们来说,这趟中国之行绝不仅仅只是一次海外旅行,而是一次“看见”之旅,一次发现之旅,一次“改变人生”之旅。
“我们全家能一起去中国吗?”
两位母亲,先前并不相识。她俩在同时接受记者采访后,马上成为“最好的朋友”。她们发现彼此有相同的感受:那次中国之旅,让孩子变得“懂事”了。
布伦达·加西亚患有癌症,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后会怎样。为了女儿尼娅的这次远行,加西亚自制墨西哥蘸酱售卖。尼娅行前,加西亚塞给女儿大约500美元的“零花钱”。
女儿体恤母亲,从中国带回一套茶具送给妈妈。加西亚说,见到礼物的她落泪了,不舍得用……
加西亚的女儿先前从未离开过家人,中国之行让她接触了另一个国家的民众,让她发觉对方与自己的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她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加西亚说。
当被问及是否会让女儿去中国学习,这位母亲说,她会尽一切努力支持,哪怕卖一辈子墨西哥蘸酱。
另一位母亲莱昂诺尔·布鲁克斯说,她的女儿艾丽同样给爸妈带回礼物。艾丽还问父母:“我们全家能一起去中国吗?”
两位母亲都说,女儿似乎瞬间长大许多,知道要为下一次旅行打工、攒钱,懂得对他人、对不同文化尊重、谦恭。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个体,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学校学风,而且影响她们的后代。
布鲁克斯说,她曾是林肯中学的辅导员,比其他家长感受更深切。习主席2015年参观林肯中学时,她的女儿就在现场。
“我不想离开”
在成都,女生黑莉·纳帕兰得了个外号——“熊猫妹妹”。原因是,她进入大熊猫基地后,脚步加快、呼吸急促;看到大熊猫后,她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离开基地前,她喊着“我不想离开”。
纳帕兰对大熊猫的喜爱,被跟随采访这批学生的摄像镜头记录了下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纳帕兰穿着一件胸前有大熊猫图案的白色毛衣。她说,那是一件比她年龄还大的旧毛衣。知道她喜欢大熊猫,一位长辈把这件1983年购于中国的毛衣送给了她。
在福州,纳帕兰结识了同龄的中国少年,迄今还与他们保持联系。纳帕兰说,不同国家的人,可以有爱。他们已经相约再次见面,地点或许在中国,也可能在美国。
纳帕兰清晰地记得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参观林肯中学时的情形。她已经决定毕业后去中国就读。她说,想再去成都,还想抱一下大熊猫幼崽。
“最美好的一段经历”
林肯中学校长帕特里克·埃尔文印有中文名片。在他狭窄的办公室门边,挂有一面展示框,内有一张信笺。那是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给林肯中学访华学生代表团的复信。
埃尔文办公桌的上方,贴着一张相片,里面是他的妻子、塔科马市市长玛丽莲·史蒂克兰德与习近平主席握手的画面。
校长不会用中文复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以关键词“阅读”和“旅行”解读习近平主席向学生们发表讲话的精髓。他说,自己任教24年、担任校长18年间,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无疑是一段美好经历;学生们受邀访问中国,则是他“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美好的一段经历”。
林肯中学网站有一段话,大意是:学生们去年对中国的访问,展示了大家对教育的态度以及对落实教育方式的众多改变,展示了新校风。
埃尔文说,去年的中国之行,让学生们收获颇多。孩子们知道了要上进才会争取到机会;学会了在不同国度感受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过去他们只在乎身边的事情,如今却了解了中国学生的努力,意识到自己必须加码才会有竞争力。如果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眼界”。
“你在林肯中学?哇哦!”
走进林肯中学校园,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那次参观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
“红双喜”乒乓球桌,摆放在大楼过道内,学生们在课间打球……
学校礼堂的第一排左侧第二个座位,是习主席参观学校时就座处,访客纷纷留影……
习主席参观林肯中学之前,用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的话说,这所有百年历史的中学“处于挣扎状态”。英斯利还告诉记者,当初得知中国领导人要参观林肯中学,他颇为“吃惊”。
而如今,学校正在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从习主席对同学们的讲话,到学生们的中国之旅,再到校风的转变和学校文化的重塑……用学校网站上的表述:林肯中学受到了全美关注。
一名学生在学校网站上的感慨则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这种变化:“以前别人说,‘你在林肯中学上学?哦。’而现在他们说,‘你在林肯中学?哇哦!’”(参与记者黄超、黄恒;曾祥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