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中国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

动着火红的身驱,与不远处一群工程师的红色工装辉映。这是5月18日记者乘坐直升机抵达“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看到的一幕。当天10时,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以高亢的语音宣布: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中美创新时报珠海5月18日讯】动着火红的身驱,与不远处一群工程师的红色工装辉映。这是5月18日记者乘坐直升机抵达“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看到的一幕。当天10时,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以高亢的语音宣布: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5月18日,中国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实现了中国冰开发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约0.8立方米水和164立方米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石油,污染又比煤、石油小。由于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历来受到海洋强国的高度关注。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南海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800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今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经试气点火,已连续产气8天,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预定目标。
18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主持海上平台的试采现场会时透露,这次试采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开采,在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等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实现了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试采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说。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期间,通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装备,中国将推进大洋海底矿产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试采工程,力争2020年实现商业化试采,研制成功全海深潜水器和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冯善书 陈惠玲

“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上,试采出来的天然气熊熊燃烧。

“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上,试采出来的天然气熊熊燃烧成火炬。

作业平台上,试采出来的天然气熊熊燃烧成火炬。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