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借力“一带一路”谱写“中国硅谷”畅想
5月2日13时许,伶仃洋上,接头的“海底之吻”将海底隧道连为一体,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同一时间的大洋彼岸,华灯初上,距离硅谷几十公里之遥的旧金山金门大桥流光溢彩。在这里旅行的香港居民陈晓南眼中,比金门大桥年轻80岁的港珠澳大桥不只将成为世界级的新地标,更将助力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为打造“中国硅谷”添砖加瓦。
【中美创新时报5月12日讯】(记者李寒芳 叶前 战艳)5月2日13时许,伶仃洋上,接头的“海底之吻”将海底隧道连为一体,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
同一时间的大洋彼岸,华灯初上,距离硅谷几十公里之遥的旧金山金门大桥流光溢彩。在这里旅行的香港居民陈晓南眼中,比金门大桥年轻80岁的港珠澳大桥不只将成为世界级的新地标,更将助力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为打造“中国硅谷”添砖加瓦。
港珠澳大桥“穿针引线”的是令人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个新的区域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这里拥有约1亿人口,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规模约13000亿美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指标毫不逊色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前景无限。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分离开来,各区市的经济体量并不足以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但整合为一体的大湾区就能达到相应的经济体量。”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说,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地区GDP相当于东盟十国的一半以上,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
“科技+金融创新”是湾区构造经济高地的钥匙。细数全球湾区经济圈的翘楚,旧金山湾区有谷歌、脸谱、苹果、领英、特斯拉等互联网和前沿科技的领头羊,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与投资中心之一,东京湾区则聚集了索尼、三菱、丰田等现代制造、高端制造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也涵盖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专业人才丰沛的香港,昔日的“世界工厂”珠三角则转型升级涌现了类似腾讯、华为、大疆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并有区域内其他城市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支持,具备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基地的条件。
据统计,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增至近2万家,跃居全国首位。广东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超过15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4家,众创空间超500家,这几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提出建议,将粤港澳发展成“中国硅谷”。他认为,粤港澳在科技、金融、航运、物流等产业上各有优势,又能互补不足,从理念到筹集资金,然后生产制造,可以发展出“一条龙”的创新科技产业链。
“粤港澳各个城市都是创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创前表示,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领先,深圳创新生态完善,珠三角大多现代制造业为主,再加上通达全国、全球的海陆空交通货运,完全可以形成从研发、募资、制造、产业化到贸易运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出一个层次更立体、覆盖链更全面的“科技湾区”形态。
“一带一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湾区”提供了叠加优势。论天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纳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论地利,粤港澳大湾区以环珠江口区域为核心,背靠大陆面向南海,地处国际航线要冲,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论人和,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说,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
相关人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才能形成“共振”作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表示,大湾区发展面向“一带一路”大市场,粤港澳三地要寻找共鸣,使创新网络铺得更开,搭乘“一带一路”为科技产业创新带来新的空间。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分析师叶丙南说,以金融领域为例,深圳的创新企业可能需要香港在项目投融资方面的支持,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推进香港金融业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香港可以进一步吸引各国投资,在金融领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基本建设、工业园计划、航运计划、运输计划提供经营管理人才和资金配套。
6月底,港珠澳大桥有望实现岛隧工程暨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届时,珠江口东西两岸将形成一个完整闭环。蛟龙出海,蓄势腾飞,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经济版图的新亮点呼之欲出。
展望未来,叶丙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通过三地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提升三地的整体实力,发挥三地在硬件制造、商务服务、财务融资、旅游消费等领域特长;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将被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推动“一带一路”也离不开这一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的支持和配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