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海外产业园成中国企业“走出去”重要平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陆续走向海外。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中资企业运营的海外产业园区给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抱团取暖的重要平台。

 

【中美创新时报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陆续走向海外。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中资企业运营的海外产业园区给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抱团取暖的重要平台。

由江苏红豆集团等投资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已经成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标志性工程。目前,该园区已有109家企业入驻,其中中资企业94家,为当地解决了1.6万人的就业。未来目标是300家企业入驻,创造8-10万个就业岗位。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多,但如果选择在中资运营的园区设厂,成功概率会大大提高。

“境外法律法规、文化语言环境不同,企业单打独斗,容易‘碰壁’。但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运营成本低,而且还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支持,因此在园区办厂,成功概率会高很多。”周海江说。

他补充说,在柬埔寨设厂,产品将不再遭遇贸易壁垒而可以直接进入广阔的东盟以及欧美市场;同时,本地化生产,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据介绍,西港特区为吸引企业入驻,实行进出口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同时,园区还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中文语言和专业技能培训等,为入园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浙江华立集团总裁肖琪经说,中国企业到陌生的海外市场,需要相互抱团取暖,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存活率。近年来,华立集团参与投资建设了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墨西哥北美华富山工业园。

“企业出海就好比走夜路,一个人走容易害怕,一帮人就不害怕。要想走得远,得一帮人。人越多,成功概率就越高。”肖琪经说。

泰中罗勇工业园副总裁吴广云认为,工业园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他说:“中小企业走出去,很容易走弯路,交学费,而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园区企业的合作交流,强化了企业抱团出海的效应。”

吴广云介绍说,园区中资企业商会会定期邀请海关、税务、电力等部门现场办公,讲解法律法规知识,相互交流学习。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已有近90家企业落户,解决当地就业2万余人。

针对美洲市场的华富山工业园于2015年10月启动。今年预计将有5家企业进驻,最终目标为80家入驻,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华立集团还正加快其在北非的第三个海外产业园区的选址工作。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肖琪经认为,境外产业园区是促进境外产能合作的明珠。

周海江说:“一带一路项目应该建设成民心工程,赢得当地老百姓拥护,实现多方互利互赢。”

中国官方多次表示,中国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共同管控风险,进一步深化投资和贸易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浙江正泰电气副总裁林柏生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会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新华社杭州4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宝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