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将全面启动人才培养改革 本科新生先在南校园浸润一年

ÖÐɽ´óѧÄÏУÇøÖÐÖáÏß

“现在,我们要开始做这件事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接受本报专访表示:今年中大将全面启动人才培养改革,其中大一新生入读后要先在南校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浸润”一年。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3月27日讯】“现在,我们要开始做这件事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接受本报专访表示:今年中大将全面启动人才培养改革,其中大一新生入读后要先在南校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浸润”一年。

中大为何选择此时启动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罗俊说:“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我们希望大一新生能在南校园与百年校园共同成长、向著名学者求真探索,扣好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颗扣子。”

近两年来,在中国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中大改革动作频频:无论是落子深圳新建5000亩校园,完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全新布局,还是瞄准世界科学前沿研究的“天琴计划”落地、南海国家实验室筹建和院系学科布局大调整,均是剑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方阵”。“这么多改革工作,其实都是在做铺垫,真正目标是要培养一流人才!”罗俊说。

南校园拟建博物馆

据介绍,从今年秋季开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所有大一新生在南校园集中学习,深圳校区的新生继续到东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学习。争取到明年,中大所有大一新生都先在南校园集中学习一年,大二开始再迁往广州、珠海、深圳三地的“三校区五校园”学习。

罗俊表示,两年前,中大提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三校区五校园”的全新格局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大学文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因此,把大一新生集中在南校园学习一年,不仅是中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才培养这一大学使命的重要体现。

“我们希望,中大学生在不同校区读书,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没有差别。因为他们在南校园学习一年,深入了解国家、广东及中大的历史,扣好了大学学校生活的第一颗扣子,再到其它校园学习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罗俊说。

南校园有中大的大学文化密码。“走进已有百年历史的南校园,你可以感觉到这里处处是历史,处处有故事。更重要的是,南校园还有一批著名教授,这是开展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最重要资源。”罗俊透露,接下来还要在南校园建设约三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党史校史全部纳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得文化熏陶。

名教授为新生授课

 除了新建博物馆和体育馆之外,中大南校园不再增加新建筑,不再增加校园建筑密度,主要是调整建筑功能。譬如,一些需要更大空间更好设施的学院会陆续迁出,地科院、化工学院、大气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已迁到珠海校区,化学学院与材料学院等即将迁往东校园。这将腾挪出更多的教学空间。

在罗俊看来,新生集中在一个校园,便于学校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采用“学校垂直、院系叠加”纵横交错的管理架构,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实实在在地服务学生。教务部门会重新设置课程,让一年级新生接受更多的通识和传统文化教育,由南校园的名教授来“担纲”授课。此外,中大已对一批具有博士学历的专职研究员进行培训,他们将担任本专业大一新生的辅导员,方便与新生交流专业问题。

 “中大将以大一新生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保持中大文化传统、大学精神,培养为国为民、乐于奉献和推动社会进程的一流人才。这是此次改革最核心的精神。”罗俊表示,中大要交出一份高分答卷,来回报学生家长,为中国和广东输送更多一流人才。(吴少敏 姚瑶)

图:中山大学南校园已有百年历史,风景秀美,文化厚重。肖雄 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