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

中国正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

航天企业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样板车间、海尔的互联工厂、富士康的“熄灯工厂”……中国正持续发力,利用互联网创新优势,打造中国版“工业4.0”,推动工业高效升级。

 

【中美创新时报讯】航天企业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样板车间、海尔的互联工厂、富士康的“熄灯工厂”……中国正持续发力,利用互联网创新优势,打造中国版“工业4.0”,推动工业高效升级。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在21日举行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说。

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发布之后,去年底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这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再次注入政策“砝码”。

对于如何走向智能制造,成立于1989年的三一集团深有感触。创下“平均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这个不亚于国际先进国家水平的成绩,是三一集团花9年时间持续投资10多亿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结果。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说:“在面对2011年工程机械市场下滑局面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唯一的出路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智能制造方向去提升。”

如今,通过“树根互联”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集团实现了“故障维修2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完成;易损件备件呆滞库存低于同行业40%以上,每年为下游经销商降低备件库存超过3亿元”等创新成果。

从产品研发设计到交付至用户手中,从用户行为数据到产生新的应用,整个过程工厂都能与用户实现无缝对接。这是海尔的互联工厂正在做的工作,其目标是由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实现整个制造模式的升级。

海尔智能制造信息总监孙能林说:“过去传统家电产品卖给用户即交易完成的模式已经结束了,现在的理念是,产品卖给用户仅为开始,与用户的持续交互将产生新的商业场景,打造社群经济下的诚信工业互联体系。”

目前,海尔产品中大规模定制的比例大概为10%,其未来的目标是“把这个比例倒过来”,产品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不仅华为、中国电信、航天科工、海尔、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等也活跃其中,展现中国工业互联网探索的生态体系。

互联网企业介入工业将是怎样的场景?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款汽车6个月卖出了9万台,远远超出预估的销量,且这些用户大多集中在25至30岁的年轻人。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说,云、大数据和端的操作系统等使机器与人形成交互,未来将成为制造业新的“外壳”,制造业将被重新定义。

在工信部指导下去年初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有309家成员单位,其逐渐引领产业形成自主化、生态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中国已有15家机构加入国际工业互联网联盟。

“在工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平台自动化、软件大数据、工业云等工业互联网涉及的各领域,我国企业都已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余晓晖说。

在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进程中,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都积极布局。比如,海尔通过平台做跨行业应用,助力扫地机器人、小厨宝、建筑等其他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平台现已有200多家企业;航天云网公有云吸引了超过50万户企业入驻,发布航天科工430亿业务需求,汇聚了近千项社会“双创”项目。

业内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将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和应用生态。(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阳娜 马岩 钟雅)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