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局抢眼 基本面持续向好

中国经济开局抢眼 基本面持续向好

   多项宏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开局抢眼,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中美创新时报讯】 多项宏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开局抢眼,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符合市场预期。

此前发布的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连续4个月保持在51.0%以上;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6%,出口增长15.9%,进口增长25.2%,远超市场预期。

2016年四季度GDP增长率为6.8%,实现2014年四季度以来单季增速的首次回升;PMI指数连续处于荣枯线之上。

此间接受新华社采访的经济学者分析认为,今年经济开局呈良好态势,为全年经济平稳增长打下了扎实基础。尽管经济前景仍面临挑战,但在供给侧改革逐见成效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今年经济运行将维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

自2016年9月PPI“转正”以来,该指数就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一路走高,6.9%的增速攀升至近五年半高位。数据显示,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尽管春节假日因素导致生产和新订单指数下滑,但1月份制造业仍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今年工业好转的态势有望延续。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从国际因素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升,初级原料价格上升明显,推动工业产品价格上升。从国内因素看,去产能工作力度加大,从煤炭、钢铁向其他更多行业展开,推动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评价,受国内需求增加和去产能持续推进的影响,上游行业市场供需关系得以改善,采掘、原材料等行业价格涨幅持续扩大,进一步推高生产资料价格。

在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2017年1月末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持平;M1(狭义货币)和M2之间价格剪刀差大幅收窄。这反映企业对宏观形势趋于乐观,生产和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

专家分析,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下,工业需求不会过热,加上翘尾因素的逐渐消退,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可控。

宏观数据向好成为国内投资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主要因素。据上海财经大学等近期发布的报告,反映企业家及投资者对经营投资状况和预期的信心指数正在走高。

长期以来,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的不同,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并不平衡,基本上呈现东部对外开放,中部承接产业转移,东北发展重工业,西部提供能源矿产的格局。随着中国经济深入新常态,这一格局已经出现变化,并在2016年持续裂变。

回望过去一年,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中,继续进行了深化改革的攻坚之战,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结构改革明显推进,科技进步更见成效,产业政策更加精准,工业基础稳步强化,创新驱动影响加强。

年初各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多省下调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显示宏观调控的增速底线思维可能让位于多重目标体系。各地方新旧动能转化加快,新动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专家预测,今年将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中国居民积极出游带来全球旅游市场的繁荣。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认为,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备受中国民众青睐,是国内需求从质与量上将更好支撑供给侧改革的体现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社会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这一趋势将在2017年得到保持。

专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开始显现,内部需求趋于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信贷结构更加优化,预示着今年经济平稳开局,应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组合。(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任沁沁 陈爱平 程士华)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