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办副主任:现象和“俗话”背后的农村改革发力点

中财办副主任:现象和“俗话”背后的农村改革发力点

“许多国内农产品需求已经‘飘洋过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15日如此描述中国农产品进口猛增的现象。

 

【中美创新时报讯】“许多国内农产品需求已经‘飘洋过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15日如此描述中国农产品进口猛增的现象。

韩俊为此援引了一串数字:去年中国食品进口额高达554.8亿美元,其中牛肉、液态奶、婴儿奶粉、鲜葡萄、鲜樱桃等的进口量猛增,增速都在19%以上。

据此他指出,中国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15日召开的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这位知名“三农”专家谈及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或农民大白话,令人印象颇深。

 “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反而不好用”

中国深化农村改革需要打好两场“硬仗”:一是激活市场,二是激活要素。

“激活要素,要破解‘农村建设用地农村不好用’的难题。”韩俊说。原来,近年中国农村的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形态发展迅猛,返乡下乡创业热潮也悄然兴起,但它们都遇到一个“瓶颈”:发展所需要的农村建设用地却难以获得。

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正在全国33个县进行。韩俊以先行试点的浙江德清为例:已完成入市的土地仅约400亩,成交额约一个亿,集体经济组织收益8755万元;而这个县还有一万多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预计实现出让收益26亿多元,农民集体可获益超20亿元,非常可观。

在韩俊看来,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后最大的好处,是为当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有了地,就能像当年的乡镇企业一样壮大起来。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个改革会释放极大的红利。”韩俊说。

外出农民工增长乏力

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国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着眼点。韩俊提醒人们注意一个新现象——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乏力,靠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来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有这样几组数据:2016年,中国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只有2440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足20%),名义只增长了1.1%;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0.3%,实际只增加50万人;而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了374万,增长3.4%——说明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有新的机会和空间了。

“应该拿出当年发展乡镇企业那种劲头,来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和返乡创业。”韩俊说。

农民要“跟结婚证一样管用的土地权证”

韩俊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保护农民的“三权”,即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这方面总的政策方向,一是“确权”,即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

“农民讲,你发一个跟结婚证一样管用的土地权证,我才真正珍惜这个权利。”韩俊援引农民的原话并解释说,农民是希望土地权证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赋权”,就是支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三权”,为实现土地财产权创造条件。

三是“护权”,即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不能把放弃“三权”作为农民在城里落户的先决条件,不能强制收回。

韩俊坦言,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以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等权利换取城镇户籍,进城农民在城市落户率低,土地退出率很低。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要放在历史的大进程中去审视。”韩俊说,进不进城、退不退地的选择权要交给农民,由农民自己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更不是强迫农民来选择。(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记者顾钱江 吴凯翔)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