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中新天津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范本”

天津滨海新区旗下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开发建设8年多来,生态城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共同努力下,从由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坑组成的“生态禁区”,发展到今天生态理念的“试验田”及生态产业的“孵化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美创新时报讯】天津滨海新区旗下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开发建设8年多来,生态城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共同努力下,从由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坑组成的“生态禁区”,发展到今天生态理念的“试验田”及生态产业的“孵化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如今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办公室主任尹正秀称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威尔士低碳研究院院长菲力普·琼斯称赞它树立了“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成功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国内较早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设想并付诸实践。去年7月20日,京津地区气象部门先后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倾盆大雨突袭下,整个生态城没有进入“看海”模式,雨停路干,对交通和居民生活几无影响。

生态城建设局调研员王萌说,以节水为核心,生态城形成了“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尤其是充分收集雨水,利用率达100%。而且,道路的雨水收集井及其他市政管网设施全部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从根本上避免了道路维修“拉链”现象和“坠井”事故的发生。

居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生态城同样作出探索。生态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魏炜介绍,生态城提出了人均日垃圾产生量0.8公斤,垃圾回收利用率不小于6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

为此,生态城鼓励居民在家中先行分类。可回收垃圾将通过小区智能垃圾回收平台投放,居民可以此换取积分,在社区兑换店直接抵用柴米油盐消费。厨余垃圾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将残渣制作成绿化基肥,实现生态反哺,其他垃圾才会送到垃圾场焚烧。

城市综合管理是新加坡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这一经验如今已经引入。生态城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思路,正在建设“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的三级居住模式。

“三级居住模式最突出的意义在于按照人口规模分配适量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既避免了城市交通拥堵,短距离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又方便了社区治理。”生态城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国栋说,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达到社区中心,在500米半径内就能解决孩子上学以及购物、就医等问题,每个小区都是“学区房”。

在发展绿色产业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均不能落户生态城。面对国内绿色产业企业的相对匮乏,生态城另辟蹊径建设了国家动漫园。生态城商务局副局长曹晟说,目前,生态城确立了文化创意、互联网+高科技、精英配套、冷链物流、滨海旅游五个主导产业。仅2016年,生态城就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生态城内的清洁能源来源也在不断丰富和稳定。在生态城的中央大道路旁,太阳能光伏板绵延数公里排开,这正是生态城实现能源清洁化的尝试。如今,生态城内的公用建筑、酒店大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所有新建住宅100%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作为一个标志性示范项目,生态城的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并不是封闭的。国网天津电力科信部副主任于建成表示,生态城正加快开展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便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模式示范,形成一个真正的能源互联网。经过未来在天津的示范,它最终将推广到全国,为中国打造高效、智慧、互联、稳定的能源体系建设作出贡献。(新华社天津2月12日电  记者李靖、毛振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