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成果频出 北京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农科成果频出 北京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尽管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省份,但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凭借丰富的科研资源优势,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推出重大成果,着力打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中美创新时报讯】尽管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省份,但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凭借丰富的科研资源优势,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推出重大成果,着力打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培育出的‘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品种具有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的特性,比之普通小麦,其产量可以提高15%以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风廷说,“京麦”系列杂交小麦最大的特点是适应性极强,比普通小麦节水30%-50%,目前除在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山东等省份大量种植外,在巴基斯坦也已经推广成功,足见其对各种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之强。

除小麦等粮食作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培育出“京春娃”系列大白菜、“瑞光”系列油桃、“瑞都”系列葡萄、“京欣”系列西瓜等高产、优质果蔬新品种,并已在全国多地广泛种植。

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健康,一直是困扰农业界的一大难题。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帆率领的团队研发出了“虫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即在田间单独或组合释放害虫的天敌昆虫,以绿色环保的方式防治病虫害。例如,通过释放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等控制蚜虫;针对北方果园的鳞翅目害虫,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针对危害蔬菜生长的粉虱类害虫,释放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等。

为解决禽畜粪便处理的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善江带领的团队研发出了“堆肥发酵除臭技术”,通过原料成分测定,准确配比原料,减少因配比不合理造成的养分损失和氨气、硫化氢等臭气排放。据悉,好氧堆肥采用此技术后,可以减少40%-90%的氨气排放量,以及70%-80%的硫化氢、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排放量。这项技术对禽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发酵产物有机质含量高,不仅易于植物吸收,而且具有改良土壤的功效。

此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研发出了众多信息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农业”。

“物联网农情监测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因子,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提醒生产者准确把握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时机,还可以提供专家远程咨询服务,实现农户与专家网上面对面交流,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此系统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为农户创造可观的收益。

“农产品质量与农田环境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农田环境状况、农业生产履历、农产品质量等信息,形成了农产品全程信息管理,为农产品溯源提供信息基础。一旦某地农田被检测存在污染,该系统就会以高亮点的形式在电子地图上予以体现,因而用户可以直观地在电脑屏幕上查看各地农田的环境状况,以及生产负责人、种植品种、产量等信息,显著提高了监管效率,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的牵头下,龙头农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中介机构联合组成了“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以此作为农业领域科技、信息、金融、资本、人才的共享信息服务平台,使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落地,并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传播最新农业技术和理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2016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农业科研单位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验室”,今后三方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记者马岩)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