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数据库传承华侨家国情 塑造侨乡文化品牌,现正面向海外征集素材

“飞虎队”数据库传承华侨家国情  塑造侨乡文化品牌,现正面向海外征集素材

 2016年底,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黎荣福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家乡,向台山市博物馆捐赠了40余件“飞虎队”文物资料,包括二战时期的老照片、身份标签、勋章和纪念章等,以支持家乡建设“台山华侨与‘飞虎队’多媒体数据库”。

【中美创新时报江门1月17日讯】“因为我的耳朵比较好,对无线电信号‘嘀嘀’‘哒哒’的声音很敏感,当时就在‘飞虎队’里做了一名报务员。第一枚勋章代表我飞越驼峰航线10次,第二枚勋章代表我飞越驼峰航线30次……”2016年底,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黎荣福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家乡,向台山市博物馆捐赠了40余件“飞虎队”文物资料,包括二战时期的老照片、身份标签、勋章和纪念章等,以支持家乡建设“台山华侨与‘飞虎队’多媒体数据库”。

2016年,“台山华侨与‘飞虎队’多媒体数据库”项目正式启动,预计耗时1年,建成后将包含30万字的文字资料,2000张图片和200分钟的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现台山籍华裔飞虎队员的家国情怀和历史功勋。目前,项目组正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征集素材。

“飞虎队”中多台山籍华侨

台山是中国著名侨乡。从19世纪中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100余年中,台山人先后3次掀起了国际性移民的高潮。从19世纪后期起,台山华侨华人参与了美国西部金矿开采、铁路修筑、农业开发,有“美国是台山华侨华人第二故乡”的说法。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量台山籍的华裔飞行员或回国加入中国空军、或参加美国援华‘飞虎队’,在祖国上空与日军血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输财助战的典范,台山因此获得了“华侨航空之乡”的美名。

“‘飞虎队’的组建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夺回了制空权,而台山籍华侨正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台山市博物馆馆长叶玉芳指出,成立于1942年、1943年的“飞虎队”地勤队和987通讯连,一共有1800余人,其中95%是华裔,大部分都是江门五邑籍青年,尤其以祖籍台山的华侨居多,这批华裔士兵分散在昆明、西安、重庆等地,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对此,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指出,“飞虎队”的事迹既与“侨”密切相关,也与广东航空史有关,更与伟大的中国抗战历史有关,是江门侨乡乃至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一项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

“希望永远不忘记飞虎队!”

台山八旬老人邝希荣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当地中小学宣讲飞虎队员抗日的事迹。后来,邝希荣收到了96岁高龄的原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上尉梁炳陪先生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们飞虎队员最大的希望,就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忘记飞虎队!”

“目前已知的125名台山籍华裔飞虎队员中,现在仅有10多人仍然健在,其中最年轻的都接近90岁了。即使是在五邑侨乡,一些年轻人对于飞虎队员的历史事迹也知之甚少。台山华侨与‘飞虎队’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对于弘扬侨乡优秀文化遗产、提升侨乡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直言,系统收集整理台山籍华裔飞虎队员的抗战事迹,并打造成一个多媒体数据库,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据悉,“台山华侨与‘飞虎队’多媒体数据库”由广东省文化艺术中心和台山市文广新局共同开发承建,已经成功申报为中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6年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在梅伟强看来,多媒体数据库展示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华侨人物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华侨爱国爱乡史,可以作为侨乡年轻一辈和新生代海外华裔了解台山的示范教材,也是学者研究广东华侨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时光荏苒!如今,当初壮志凌云的台山籍飞虎队员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目前主要居住在美国、加拿大,已知健在的为数不多,客观上增加了“飞虎队”素材收集、整理和加工的难度。叶玉芳表示,“美国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会长、‘虎痴’陈灿培和美国南加州台山联谊会秘书长黄仁夫对多媒体数据库项目十分热心,期待美国、加拿大的‘飞虎队’老兵及其后人与他们联系,汇集和保留更多的‘飞虎队’史料文物,助力华侨文化精髓的传承”。(龚春辉)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