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在京举

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在京举

11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在京举行。当天的会议围绕“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与行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尤其在当前保护主义四起、各种去全球化论调的时候,在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更加凸显。

【中美创新时报据经济日报讯】11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在京举行。当天的会议围绕“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与行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尤其在当前保护主义四起、各种去全球化论调的时候,在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更加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不断加强支持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由中国提出,但其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应成为更多国家致力于全人类福祉的共同努力。同时不断加强与有关国家智库的合作研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逐步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他表示,中国的智库建设在最近五六年得到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智库已由五六年前的七百多家,发展到目前的三千多家,在数量上已超过美国。他强调,我们要着力打造务实、行动性的智库,通过创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模式,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智库间的交流工作,产生更多有价值治理成果,为一带一路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书记韩景阳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并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事情,应该广结天下英才,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体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吸纳多元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她认为,“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智库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急需的建设人才,这就需要尽快推进“一带一路”大学联盟的建设,要通过组建“一带一路”大学联盟,将沿线国家的大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类似于美国常青藤联盟那样的教师、学生和校友联系比较紧密的大学联盟,为“一带一路”不断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紧缺人才。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指出,当前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重大的颠覆性创新时有出现,科技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关键。在这个世界性的创新大潮和创新的竞赛中,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芬兰、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等六个国家创意成立丝绸之路科学院,其国际性非政府、非盈利的学术研究机构的民间性特征和性质,对“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与交流合作意义重大。推动“一带一路”,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重大的技术文化交流,构建科技的战略咨询库,促进协同创新,并编制“一带一路”科技发展的议程,促进“一带一路”科学发展合作和创新,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进程,引领创新方向和未来发展,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可以展开,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实际上可以展开国际一带一路的联盟,或者共同治理的机制,甚至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探讨自贸协定,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怎么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面推动自由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可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包括旅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以及自由贸易区,都是可以切入的内容。此外,中国还可以与东盟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示范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指出,当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争论,更加地凸现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他表示,过去的全球化,有三方面问题被忽视,即对创新、不公平和治理的忽视。因此,在新时期全球化的推进中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他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沿线各个经济体共同的事业。一是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海丝之路的发展重点。二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消费这个战略支点,也就是海丝之路本地的相互需求带动的本地区的相互贸易、相互投资和相互的融资以及储蓄能力,这是本地区发展的基础。三是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指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面临着六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来自现有国际秩序的阻碍。我国的“一带一路”无论是在发展的理念,推进的方式,关注的重点和适应的对象,与美国的TPP为代表的这种区域协议具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一方面以某些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媒体,对我们的“一带一路”进行抹黑。另外一方面个别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对我们的“一带一路”有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对外援助。二是融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能源等等都是一些风险高、资金需求大、风险相对较大的项目。这种项目的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三是“走出去”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个别的工程项目难以达到国际水平,影响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口碑。四是理论支撑的不足。“一带一路”理论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我国的对外宣传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让西方主导的舆论体系抹黑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意图和成果,不利于与相关国家制定务实的合作。五是安全的问题,“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存在着政治、地区安全等等的风险,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的项目和投资也面临这方面的问题。六是我国自身在配套机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日报记者 连俊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