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论坛(MIT-CHIEF) 第六届年度峰会圆满落下帷幕

2016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论坛(MIT-CHIEF) 第六届年度峰会圆满落下帷幕

 2016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论坛(MIT-CHIEF)第六届年度峰会于11月12-13日在麻省理工学院Stata Center隆重举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年会里,来自世界各地1000余名创业者、投资人、科学家、政府官员以及学生共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创业投资、自动驾驶、未来能源、医疗健康、新型材料、机器学习、硬件创业以及初创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与交流。

 

【中美创新时报记者温友平波士顿报道】2016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业与创新论坛(MIT-CHIEF)第六届年度峰会于11月12-13日在麻省理工学院Stata Center隆重举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年会里,来自世界各地1000余名创业者、投资人、科学家、政府官员以及学生共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创业投资、自动驾驶、未来能源、医疗健康、新型材料、机器学习、硬件创业以及初创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与交流。

以此同时,第六届MIT-CHIEF 商业计划书大赛决赛也于12日下午顺利进行。十支团队经过激烈角逐,决出Diamond Winner (一等奖)、Platinum Winner (二等奖)以及Gold Winner (三等奖)。其中,LUX LABS摘得桂冠,荣获Diamond Winner, 获得奖金10000美金;TEKUMA, Giaran以及InnoVein赢得Platinum Winner,获得奖金5000美金;Gold Winner由Ricult, 75 Degree, STA TECH, VibroniX, Aatonomy以及Kynplex赢得,他们分别获得奖金1000美金。

MIT-CHIEF彰显MIT和中国之间的桥梁窗口作用

11月12日早上9点,年度峰会正式开始。首先,MIT-CHIEF联席主席马方畅先生介绍了MIT-CHIEF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所获成就,并对现场来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随后, MIT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致开幕辞。黄教授提到,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美两国在商业、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交流日渐加强。作为MIT-CHIEF最早的几个顾问之一,黄教授充分肯定了MIT-CHIEF作为MIT和中国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MIT-CHIEF的活动中来。

正因为如此,本届峰会参会嘉宾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领袖、学界巨擘、知名VC以及创业精英,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搜狐CEO张朝阳,软银集团执行副总裁Eric Gan,惠普中国前总裁、富士康前CEO程天纵,论文总引用数位列人类历史前十的MIT教授、创业家 Robert Langer,诺贝尔奖候选人、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教授,MIT机械系历史上第一位华人系主任陈刚教授,MIT核能工程系系主任、MIT等离子体与核聚变实验室主任Dennis Whyte教授,峰瑞资本创始人、前IDG合伙人李丰,真格基金、新东方创始人王强,创新工场合伙人Chris Evdemon,阿尔法公社CEO许四清,Powervision CEO郑卫锋等。

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Iyad Rahwan, MIT Technology Review高级编辑Will Knight,云启资本创始人黄榆镔, AutoX 创始人肖建雄以及图森联合科技创始人侯晓迪进行了有关自动驾驶领域的专题探讨。嘉宾们提到了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计算机视觉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和其它技术学科的关系以及什么才是自动驾驶中真正的重难点技术。

与无人车相关的道德问题成为了讨论中的一个热点,讨论中有高屋建瓴的整体分析,也有涉及到具体的问题和案例,例如和道德相关的决策以及无人驾驶系统与驾驶员之间的安全交互问题。不仅如此,此次专题讨论中也包括了这一新技术所带来的全新行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嘉宾们各有侧重,见仁见智,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给出了答案。

虽然距离大众完全接受这项新技术还有一定距离,但嘉宾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及与无人驾驶相关制度的完善,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即可享受到这项技术在交通和出行方面所带来的便利。诸如AutoX和图森这样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都已在中美的一二线城市市区和高速公路展开了道路测试。

中美未来能源各具特色

在与MIT Energy Initiative(MITEI)合办的未来能源分论坛上,嘉宾包括MIT核能工程系系主任Dennis Whyte教授、MITEI副主任Robert Stoner、MITEI主管科研的总监Francis O’Sullivan和Ambri CEO Phil Giudice。

Francis首先介绍了美国近几十年能源行业的发展,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大动因的驱动下,美国的能源构成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显著上升。随后拥有几十年电力行业从业经验的Phil讲到了电网级储能对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性。Phil讲到Ambri的液态金属电池将是经济可靠的储能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Whyte教授则强调了核能的重要性,并提到可控核聚变技术将会是人类能源的终极形式之一。Whyte教授也介绍了MIT核聚变中心的突破性研究成功——集成了新型超导材料的微型托卡马克反应堆。该反应堆于2016年7月创造了核聚变反应堆的世界纪录,将可控核聚变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谈到中美两国在能源政策方面的不同,嘉宾们一致认为美国在基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但是中国在能源创业方面更具优势。

科技的创造与应用需要乐观心态和坚持不懈品质

兼具工程师和企业家两个身份并持有1100多项专利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Robert Langer则与大家分享了科技的创造与应用。Langer教授和实验室的学生们致力于发展平台技术,并推广到商业应用。他用一个大分子药物缓释的例子开头,讲述了一开始研发中遇到的失败和同行研究者的质疑,乐观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促使他不放弃地进行攻关,最终达到了稳定缓释的效果。另一个例子是他早期的公司Enzytech, 从最早期的4个学生以“兼职雇员”的身份建立,到今天发展成1500个员工的大公司, Langer见证了它一步一步的成长。Langer教授还致力于和基金会合作,通过科学手段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他还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小例子,生动阐述了如何由发现问题一步一步研发、生产销售相关产品来解决问题。他的实验室通过研究发现,含硅洗发水并不能解决头发毛躁的问题,而一种新的物质能通过简单的方法,防止头发在高湿度条件下毛躁打结,由这个物质衍生发展而成的一系列产品至今仍在Living Proof公司的货架上热销。Langer教授的经历表明,在创新创业这条道路上,质疑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困难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但是作为一个工程师的使命,就是将科技带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些改变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也是支撑他至今为止仍然未曾停止新技术研发的动力。

在生物医疗分论坛中,专家们指出:在未来,探讨高致死率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机器学习应用将是生物医疗领域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科学家们需要获取准确样本,并恰当分析样本,才有可能以正确的模型预测泛人群医疗情况。由此而来,结合机器学习可以减少无效数据获取及堆积。同时,专家们表示,在科学的进程中,数据分享是必要且必需的,共享数据能够减少孤立研究的无效成本,为生物医疗领域带来更快更好地发展。

新型材料的研发也是是一项极其重要而且必要的产业。在分论坛讨论中,Jose Estabil 表示,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利用创新来使个人得利,也不是将先进材料发展成果停滞于授权使用阶段。他希望新型材料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容易。厚积而薄发,新型能源和材料固然有着长于一般创业项目的投入周期,但它们也拥有着潜在于未来的非凡价值。

创新创业需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诺贝尔奖”候选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伊丽莎白奖章”获得人– 张首晟教授与来宾分享了他有关科学与创新,有关资本与投资的想法。张首晟教授指出,当今社会中,不管是基础科学学界还是硅谷高科技创业公司,都面临机遇和挑战。他对与会的学者及创业者提出了勉励:通过科学的朴实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通过投资的手段来助推科学发展,是一份脚踏实地,却又无限崇高的事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途再崎岖,也要勇往直前。

Terry & Friends创始人程天纵在演讲中也表达了对创业者基本功的重视。他说,在当前创业大潮中靠着纯粹商品化已有技术的创业公司会渐渐举步维艰,中国人真正提高创新能力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他认为,要达成远大的理想,需要以完善基础模型,补充基础知识为支点,从根本解决“创业不创新”的问题。

作为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王强先生的演讲备受期待。王强先生的幽默感一直为人称道,而他朴实却哲理的话语也收获了现场经久不绝的掌声。王强先生表示,真格基金见证过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也见证过梦想粉碎的遗憾。他建议创业者以及投资者在面对自己的想法以及事业时,用最多的努力关注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比具体事情的价值本身更加重要。只有当一个想法或者一家公司拥有良好价值观的时候,它才会向上,才会经历风雨而依然屹立。

与美国相比中国更亟需科技升级

峰瑞资本创始人、前IDG合伙人李丰在演讲中谈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转型的大型国家,在于美国抓住了科技升级的 “风口”和当中的劳动力技能转化。美国现在有 1.6 亿的劳动力,其中 1900 万人从事工业。而 1978 年美国有 1 亿劳动力,其中 3200 万人从事工业。也就是说,三十年间它一共净转出了一千多万的制造业工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目前有 7.8 亿的就业人口,农业、工业就业人口加起来接近 5.2 亿。对五亿人口进行技能转化,这是个很不容易的事。因此,中国需要把制造业留在国内,来做一次升级。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将劳动力技能转化,使得近五亿人口转向服务业。这也是为什么政府鼓励科研,对劳动生产力进行转化,以及 FreeS 也会看一些制造行业科技升级项目的原因。

中国作为工业制造国进行了大量的零部件简单代加工。但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供应链和熟练工人。如果在某个工业领域出现新的技术应用,只要中国跟别人差得不远,就有可能在完整的产业链环境下出现独角兽,也就是今天的大疆、华为。

冬天走出来的创业公司才是真正的赢家

13日首场嘉宾Eric Gan为大家讲述了他从1999年开始创业创立了eAccess,再建立了日本最快的LTE网络(nationwide network),再到现在担任软银集团(SoftBank)执行副总裁的经历,向听众们阐述了他如何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创业网络。作为创业先辈,他表示:如果不是创业,有些事情你永远不知道怎么做。为什么eAccess被SoftBank收购之后,还是主导着市场?就如Eric所说,创建一个公司和创新一个产品不一样,创业需要有勇气有眼力去前瞻市场,看到市场未来的方向和需求,不能被当下的局势限制。在创业这条路上,Eric坚定的相信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选择收购公司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提供资金更多的企业,而是选择了对员工利益最大化的公司。

许四清,阿尔法公社创始人,曾在四家中国高科技公司工作过,并参与了ChinaCache在NASDAQ上市。在他看来,QE退出的预期让新兴市场感到了寒意,暗示着新兴市场的寒冬即将到来。中国去年的投资量只达到去年美国投资量的四分之一,这种投资下滑的形式会对创业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寒冬确实是一个开始创业的好机会,就如小米,唯品会,bilibili,美图和美团这些在冬天走出来的创业公司才是真正的赢家。真正的赢家不会在感受到寒意的时候退缩,而是在寒冷中自我取暖生存。许四清认为,中国目前的消费领域领先美国二到三年,然而在创业领域要落后五年之多。面对这种形势,他建议如果想要关心消费者市场就去看中国的消费者市场,但他更是鼓励和提倡现在的年轻人经过系统的思考后开始走进创业这条路。

“创业不是在承担风险而是规避风险”,PowerVision Techonology Group 创始人兼CEO 郑卫锋这样说道。创业者应该要看到大局,大的方向和趋势,视野越宽,事业越广,公司也就会随之越强。和任何市场一样,当创业达到高峰期后会有创业泡沫,接着就会下落,而创业者就需要在这时把握机会,迎接机会。PowerVision的代表产品Poweregg也代表了飞向未来拥抱未来的含义。对于人工智能,他坚定的表示我们不需要害怕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将会辅助人类完成更多的事情。

新兴产业是创新创业的一个方向

在这次创新创业论坛上,还围绕着新兴产业进行了机器学习和硬件创业等多个专题讨论。

其中,机器学习专题讨论由《哈佛商业评论》资深副主编 Walter Frick 主持。Tamr Inc. 联合创始人兼CEO Andy Palmer、麻省理工学院信息和决策系统实验室(LIDS)首席科学家 Kalyan Veeramachneni 以及微软数据科学主管邬涛共同探讨了机器学习目前的发展状况。专家们谈及到了现今数据的增长和扩大,计算能力的提高,处理时间的缩短等发展给现在社会带来的改变。同时,随着机器学习基础架构服务的完善,企业应该更注重机器学习和商业需求的结合。另外,伴随着新的监管制度的建立,新兴公司的发展可以以一种更规范,更有效的方式进行过渡。

而在硬件创业分论坛上,则云集了众多嘉宾,包括MIT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Elaine Chen,Nest和FinSix投资人、MNL Partners合伙人Matthew Nordan,三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创始人、TEEC Angel Fund合伙人Michael Jin,A123创始人CTO Bart Riley以及Waylens CEO Haowei Zhang。嘉宾们首先谈到了硬件创业虽然比较难,但是最难的事情是开始创业。随后嘉宾们就如何应对硬件创业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Elaine,Matthew和Haowei讲到了利用身边创业社区例如MIT-CHIEF、MIT 100K以及硬件孵化器例如BOLT、Greentown Labs的重要性。Bart和Michael强调了技术竞争力对2B的硬件公司的重要性。对于硬件创业公司融资的问题,嘉宾们一致认为除了要争取更多融资以外,还要争取通过预售和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获得客户认可和现金流。

如何进行早期初创企业?

MIT-CHIEF的最后一场分论坛演讲是早期初创企业研讨会。今年,论坛主办方邀请到了MIT Startup Exchange领导人Trond Undheim, Kolmostar的创始人Wensheng Hua,TVision的创始人Yan Liu以及MIT-CHIEF的两位创始人,Robby Technologies的CEO 李瑞和Woobo的CEO谭丰。在Trond的提问下,大家都纷纷说出了自己创业的初心和坚持的信念。其中李瑞讲到自己的无人送外卖机技术与无人车相比不需要对无人车那么高的风险控制,大大的减少送快递的成本从而创造地区送外卖全新的体制。之后 Feng Tan提及到自己创业的时候想人在先,技术在后,创建一个灵活的系统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流动加入到科技当中。Wensheng Hua的起始点是为了减少使用GPS所带来的耗电极快的问题,而 TVision的开始是因为想解决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的演讲中,身为创新工场合伙人的Chris Evdemon提出,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黄金时代。Chirs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能只是模仿人类,而是要超越人类。因为大数据的到来带来的知识改革,现在的时代有着探索人工智能的绝佳机会。之前人工智能不会成为焦点,不会成为主流,而现在的年轻人对AI有着很好的理解平台所以会带来更大的进步。演讲中,Chris用中文调侃自己是个老外,却指出了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将面临的问题–如何重新适应国内的环境。这也在提示当今的留学生认真思考,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国内发展前途?该如何在海归后适应国内的市场规则和结构?

本届年会的最后一位嘉宾是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1986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MIT ILP和ISI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中萌生了创建搜狐的想法。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之一,搜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于2000年登陆纳斯达克。

早期搜狐的成功,让其长时间占据大量的媒体版面,使得搜狐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对外的广告以及媒体曝光上而没有注重技术研发和新市场的开发。张朝阳告诫年轻人,比起将更多精力花在广告和媒体上,更应该冷静思考,把自身技术做精。

在演讲的最后,对于现在年轻人中盛兴的拜金主义,张朝阳讲道:“拜金主义是个问题,作为一个年轻人,出人头地和成功赚钱不应该是你生活的全部和最终目标。创业这回事儿就是,你要做,就做好。你的人生态度应该是选择一件你真正热爱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把它做到最好。这是你的责任,这是你不可放弃的理想。”

2

3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