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各国创新创业再现利好

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各国创新创业再现利好

《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声明》4日在北京发布,其中提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意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支持发展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这无疑将为各国创新创业带来利好消息。中国在鼓励青年才俊创新创业方面亦有普惠性规划。

【中美创新时报记者温友平综合报道】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开幕式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致辞。这次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是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专业部长会议,主题是“创新增长方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开幕式,二十国集团成员、嘉宾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 会上,《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同日在北京发布,其中提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意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支持发展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这无疑将为各国创新创业带来利好消息。中国在鼓励青年才俊创新创业方面亦有普惠性规划。

落实G20杭州峰会成果

共谋创新发展蓝图

两个月前圆满闭幕的G20杭州峰会发布了《二十国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创新增长蓝图》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首次将“创新增长模式”纳入重点议题。本次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是G20杭州峰会后第一个落实创新增长方式的行动,也是第一次在G20框架下建立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机制。

刘延东指出,当前全球创新正在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成为突破经济增长局限、开启未来发展空间的“金钥匙”。中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及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她倡议,各国要加快落实杭州峰会确定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构建多层面伙伴关系,围绕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等议程,分享最佳实践,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协同,让科技创新的效益最大化;积极发挥二十国集团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作用,加强创新对话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加强各国创新规划对接和政策联动,推动科技联合攻关,扩大科研成果开放共享,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人才流动,发展普惠金融,厚植创意土壤,创造宽松便捷的创业准入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商业环境,努力形成活力、联动、包容的创业创新生态。

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在广泛领域开展创新对话与合作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与会嘉宾围绕创新驱动增长的政策和实践、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合作的优先领域和模式、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人才交流等多项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达成了多项共识。

万钢说,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会议声明重点强调了创新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合作与对话的重要作用。声明强调,要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找到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就业增长的新引擎,解决经济增长疲软的根本原因;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在广泛领域开展创新对话与合作,支持参与国家就最佳实践行为和政策开展对话与合作;发展二十国集团在线交流社区,共享创新政策、措施及其影响的最佳实践;鼓励二十国集团成员促进各国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合力,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包括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万钢说,与会各方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意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支持发展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鼓励跨国境的科技投资、创业和创新,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增长;支持科技创新聚集区与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声明》将对各国创新创业迎来利好

《声明》重点强调了创新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合作与对话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在创新驱动增长的政策和实践、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合作的优先领域和模式、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人才交流方面采取一致行动的意愿。

就中国而言,2300多家众创空间,12万个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8000万科技人员,以及2.6亿各级各类在校生,都将成为发挥创新潜能的源泉。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构建众创空间,为青年人创业提供场所,制度补贴性、普惠性政策降低创业成本等系列举措均在官方规划之内。“我们鼓励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等有科技成果的人才创业。”他表示,很多青年人有才学和科研能力,又充满朝气与活力,需要得到市场关注。而随着投资、融资机制的完善,大企业和重点高校逐渐开放资源,众创空间的共享,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将迎来利好。

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受到与会各国重视。《声明》指出,支持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以解决未来对新技能的需求,帮助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劳动力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根据工商界此前提出的倡议,《声明》指出支持建立“二十国集团青年创业创新伙伴关系”,鼓励在孵化器、创客空间和初创企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声明》中还提到,鼓励跨国境的科技投资、创业和创新,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增长;支持建立开放透明,广泛参与,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可预测,决策科学,监管可靠的体系;支持科技创新聚集区与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诸多利好的条件下,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长斯特法尼亚·詹尼尼表示,创新的前提是提高技术研究质量的必要性,“没有高质量科研何谈创新”。

2

图: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