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通胀正在降温 美联储会放松加息吗?

面对通胀正在降温 美联储会放松加息吗?

【中美创新时报2023年1月11日波士顿讯】(记者温友平编译)据《波士顿环球报》专栏作家拉里·爱德曼(Larry Edelman)文章称:毫无疑问,通货膨胀正在消退。房价和公寓租金正在下降。一加仑汽油比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便宜。导致从二乘四(two-by-fours)到丰田汽车价格上涨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过去。在美联储去年迅速提高利率以控制失控的消费价格之后,这些结果令人欣慰。一些经济学家敦促央行暂停一下,看看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跌。但加息步伐放缓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认为,一些经济学家表示,这些进展已经足够了,美联储现在应该先观望通胀是否会继续回落,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利率,让数百万工人面临失业的危险。大多数进步的分析师敦促美联储在工人方面犯错,他们认为过去两年的银行加息以及房价价格飙升并不是与工人短缺相关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结果——这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目标。相反,他们说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大流行病对劳动力和供应链的冲击以及乌克兰战争对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冲击造成的。美联储现在应该做的是暂停,让去年的加息在整个经济中发挥作用。

“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表明,如果美联储以抗击通货膨胀的名义破坏就业市场,美国家庭会过得更好,”左倾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主任乔什贝文斯在巴伦周刊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

曾在美联储和国会工作的经济顾问克劳迪娅·萨姆 (Claudia Sahm) 表示,在 COVID 之前,工资增长与通胀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 那没有改变。她说:“没有证据表明工资增长与稳定的价格不一致。更高的工资将使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大军,缓解低工资服务行业的许多雇主所面临的工人短缺问题。”

文章进一步指出,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这么看。美联储也不行。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在 11 月份上涨了 4.7%,这是可获得的最新月份。虽然这低于今年早些时候 5.4% 的大流行后峰值,但仍远高于央行 2% 的目标。此外,就业市场过热,令美联储感到不安,周五美国劳工部报告称 12 月失业率回落至 COVID 前的低点 3.5%,这一观点得到了强化。

美联储官员辩称,消费者需求,尤其是对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应。随着企业试图吸引员工,这种不匹配导致工资——服务提供商的最大成本——以通货膨胀的速度上涨。

中央银行的解决方案是推高利率。他们承认,随着销售额的下降,工作机会会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工资上涨引发的物价失控将更加痛苦。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上个月在官员宣布自 3 月以来连续第七次加息后表示:“如果没有价格稳定,经济就不会为任何人服务 ,为 2007 年以来最高。

美联储去年 12 月发布的最新预测要求基准利率今年突破 5%。预测显示失业率攀升至 4.6%,根据目前的劳动力,这一增幅意味着约 180 万工人失业。失业率如此飙升——许多预测者认为这是可能的,而且可能过于乐观——几乎肯定会在今年或明年引发经济衰退。鲍威尔承认,避免痛苦的衰退可能是不可能的。

文章分析道,虽然就业市场已经开始疲软,工人的工资增长正在放缓,但美联储表示现在下台还为时过早。没有迹象表明即将暂停。雇主在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增加 247,000 个工作岗位,而上一季度平均每月增加 366,000 个工作岗位。12 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 4.6%,低于 11 月的 5.1%。

鲍威尔表示,就业增长必须下降到每月 100,000 个以下,工资增长必须下降到每年 4% 以下,通胀才能回到 2%。美联储领导人等了太久才认真对待通胀,此后一直强调一个简单的信息: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控制价格,过早停止是错误的。

但是,尽管中央银行采取了强硬路线,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联储最近一次加息是在去年 12 月,加息幅度为 0.5 个百分点。之后连续四次加息四分之三,增幅异常之大。大多数投资者押注政策制定者将在 2 月 1 日结束下一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时批准加息 25 个基点。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玛丽·达利周一表示,放慢加息步伐而不是完全停止加息有其优势。“当你严重依赖数据时,以更渐进的步骤做这件事确实能让你对传入的信息做出反应,”她在《华尔街日报》赞助的一次活动中说。

经济学家萨姆(Sahm)表示,如果通胀继续下降趋势,美联储将再次加息 25 个基点,也许两次,然后在今年余下时间保持稳定。“美联储会做正确的事,”她说。

文章最后强调说,如果 Powell & Co. 在没有扼杀工作的衰退的情况下击败通货膨胀,他们将成为英雄。但有很多人怀疑他们能否成功。

题图:位于波士顿唐人街一家酒庄内的中国正宗贵州茅台酒近两年涨幅普遍达到了60%至100%,有的甚至几倍,其中一瓶200毫升的正宗贵州茅台酒已经从两年前的100多美元涨到现售价400多美元。(温友平摄影)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