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共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经贸合作升级

中国与东盟共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经贸合作升级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潘强、朱丽莉、胡佳丽、郭轶凡)22日,第11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和东盟多国金融业界人士就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等内容深入交流,共促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越来越多的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持有人民币的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霍颖励介绍,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份额约占2%,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目前工行已在东盟9个成员国设立67家分支机构,提供新加坡元、林吉特、泰铢等7个东盟国家的汇兑交易。”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说,工行将采取更多措施为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交易。在与中国山水相邻的东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老挝中央银行办公厅厅长裴萨塔蓬·吉翁维奇斯说,人民币跨境业务在老中经贸往来中日趋增多,两国商业银行合作日益密切,合作内容涉及贸易结算、外汇等多方面,期待未来能够提高双边交易中的货币互换效率,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已走过十年历程。2009年,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间贸易投资驶入“快车道”。2019年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开局之年。业内人士认为,东盟是与中国开展货币金融合作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双方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数字经济、跨境金融等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这对双方货币金融合作提出了更多需求。

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振都说,得益于金融科技支持,柬埔寨银行业快速发展,目前有16个支付服务供应商,用户数量达到400万,手机和二维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来自中国的微信支付、支付宝已在柬埔寨运营。

谢振都表示,柬埔寨正考虑和其他东盟成员国合作进行支付业务建设,完善跨境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各国银行可以通过标准二维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方面使用本币进行支付,以此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通过合作伙伴机制促进区域金融互联互通,是未来合作的重点。”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助理瓦吉拉·阿蓉狄说,东盟各国央行正通力合作,希望可以打造更加有效的跨境支付体系。中泰两国央行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今年两国央行又签署了金融科技合作协议,以便更好运用创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

缅甸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局长杜眉图温说,缅甸央行希望让更多外资银行参与金融改革,进一步提升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为外资银行提供便利,同时积极推动缅中边境地区更多使用人民币。

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往来频繁,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介绍,东盟已连续19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广西企业“走出去”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截至今年8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在中国8个边境省区、西部12个省区市中保持排名第一。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广西金融开放门户作为交流互通平台,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更好地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更好地服务双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东盟国家金融机构互设的数量不断增加,双边金融合作步入新的阶段。”陈武说,广西将着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中心、跨境投融资中心和跨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加大人民币业务创新,扩大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直接投资、跨境融资中的使用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东盟可以借助广西、云南等国内自贸区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契机,扩大人民币在东盟的使用范围,构建中国和东盟之间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