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六个自贸区 中国开放红利再释放

新设六个自贸区 中国开放红利再释放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从沿海地区到沿边地区,从东南省份到中西部省份……8月26日,新设的一批自贸区名单出炉,包括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省区。自此,中国的自贸区已达18个,覆盖东西南北中,形成了全方位、有梯度的开放。

“此时推出6个新设自贸区总体方案,向世界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中国不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停滞开放步伐,中国会继续秉持维护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

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在上海设立,在随后的近6年里不断扩围,逐渐形成了18个自贸区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目前,自贸区通过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探索,已累计形成2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据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介绍,自贸试验区是成熟一批推一批,每个省区在提出自己的方案后,国家会根据它们的发展需求、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判。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区位、方向上的代表性,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带动能力。

此次新设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出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比如山东自贸区提出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举措;广西提出畅通国际大通道、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和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等举措;河北提出支持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支持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等举措。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此次新设的6个自贸区突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比如黑龙江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对俄罗斯合作,积极推动人员出入境便利、企业“走出去”;突出了引领高质量发展,比如江苏自贸区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创新发展;还体现了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

“特别是河北自贸试验区包括大兴国际机场片区,跨越河北和北京两地,这是一次大胆突破和创新,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上是一个亮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所所长崔卫杰说。

新一批自贸试验区首次覆盖沿边地区,增加了广西、云南和黑龙江三个沿边省份,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完善,通过试验沿边开放新模式,服务于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广西为例,作为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前沿和“一带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此次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接东盟的门户优势,还可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释放出更多开放发展的新红利。

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的黑龙江,拥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15个,在参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方面独具优势。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对俄贸易增速达到20.3%,可以预见,这个中国最北端自贸区的设立,将有力促进中蒙俄自由贸易发展,助力东北地区经济振兴。

王受文表示,沿边地区的布局将有利于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辐射带动沿边发展,为进一步密切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提升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水平,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认为,以后自贸区格局会沿深度和广度这两个维度去扩展。一方面现有自贸区要不断探索成功的经验,深化对外开放,提高水平,进一步探索可以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预见在地理上会不断逐渐地扩容。

“当前,虽然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但全球化本身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看准了这一点,顺势而为,同时也一直坚定不移地反对保护主义,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新扩容的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彭支伟说。(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