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从广州出发 港澳青年如何逐梦大湾区?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5月31日讯】(记者宾红霞)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下称“创新中心”),看着周边不断完善的交通、绿化配套设施,闪链科技创始人、CEO吴国晋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5月30日,广州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首个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提出推进广州与港澳学历互认、完善港澳子女入学、支持港澳青年融资创业等重磅举措

不久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印发,提出,到2025年,珠三角9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成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安居乐业试验田。

上世纪80、90年代,港澳人士回乡投资设厂成为热潮。随着时代变迁,像吴国晋一样,选择在广州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越来越多,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到广州来寻找适合成长的土壤。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正是为他们提供的一片“宝地”。不少港澳青年从这里开始他们的创业生涯,将先进的研究成果放到广州落地孵化,并从广州“进军”大湾区,从而走向世界。

港澳青年“拎包”创业 

吴国晋是香港90后。从英国华威大学毕业之后,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来到广州并最终选择在黄埔区落地。如今公司成功开发了“校萌教育链”小程序,已经和英国超过80多家学校达成合作,利用联盟链技术结合留学档案、学籍档案上链,建立区块链数据库,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做背景调查工作。

以闪链科技为例,目前创新中心已经进驻了32家区块链企业,其中有超过1/7是港澳企业和团队。

“作为广东省首座区块链大厦,去年创新中心已被认定为第一批区块链载体机构以及黄埔区区级孵化园区。”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广东百达丰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百达丰”)副总经理邓志东介绍。

作为创新中心的投资建设者和运营者,2017年10月10日,百达丰正式和黄埔区签约,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块链技术领域的高端专业性的载体。

盈盛智创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盈盛智创”)是香港企业入驻创新中心的另外一个生动案例。

此前,盈盛智创已经落户香港科技园。由于业务拓展,2017年10月,盈盛智创落地广州开发区。“从装修到入驻仅仅花了8天时间,在外面至少需要2个月。”盈盛智创总监康阳表示,“而且不需要我们大费周折,几乎拎包就可以创业。”    “这里集聚了很多区块链企业,能结识很多业务伙伴,也可以探讨技术改进方法。”康阳表示,作为区内的重点孵化器,定期都会有港澳的企业考察团来参观,对企业的业务拓展也有很大帮助。

“比如说,我们公司需要云平台的资源,创新中心刚好就有企业是做这方面业务的,我们就能很快达成合作协议,在园区内就能形成产业的共振互补,从而更好服务客户。”康阳举例道。目前,盈盛智创已经和粤港澳大湾区内超过10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通知》指出,要打造全过程服务链条,形成融人才、资源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为了给入驻企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创新中心还引进了中创孵化器,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和引导等服务。

如今,像创新中心这样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正在广州各区落地开花。目前,全市各区共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2个,共吸引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120多个,涵盖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艺术动漫等20多个产业方向。

在天河,全省首个港澳青年创新之家已经设立3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服务接待港澳青年4000多人次,帮助55家港澳青年创办的企业落地广州。

在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签约入驻初创项目累计54个,覆盖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以及物联网等领域,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们在这里进行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仅在2018年共为超过1500人次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服务,其中不乏港澳创业者。

培植科研成果孵化“沃土” 

茫茫海面上惊涛骇浪,无人船却能不受影响继续工作。这项“黑科技”的背后是广州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香港青年专家吕冬博士和他的创新团队多年的创新耕耘。

“无人设备最大的痛点在于自重大和材料强度不足,在实际使用当中就很容易会损毁,难以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吕冬和他的团队在南沙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已经和业内知名的无人设备企业云洲智能合作。

从香港西九龙站坐上广深港高铁,35分钟到达南沙庆盛站,之后转乘广州地铁4号线就可到达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下称“创新工场”)。

《通知》提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地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吸引粤港澳青年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攻关。创新工场是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于2015年初启动建设的国际化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是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标志性项目。

“不少实验室创新成果就在走向工厂的过程中’夭折’,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要面临更多’水土不服’的情况。”创新工场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创新工场一开始就是以“香港标准、国际资源、技术先导、研发支撑”为特色,重点面向粤港澳大学生及青年创新创业主体,致力于在南沙建设具有国际特色的粤港澳大学生及青年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平台和国际化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

在广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经成为了推动港澳创新成果在内地转化落地的“助推器”。

以创新工场为例,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高民博士带领的创新团队已成功孵化出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提供基于微信的室内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在广州高德置地春广场等多个场景落地。吴池力博士团队的“抗霾”环保节能冷气机已经和珠三角的家电制造企业合作,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安居”才能“乐业”

要乐业先安居。在广州,一系列促进港澳青年安居的措施已经出台并发挥作用。    以天河为例,目前有登记注册的港澳台资企业1891家;投资总额173.17亿美元,是港澳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则成为很多人的“创业之家”、“生活之家”。

“入驻的时候从公司注册成立到市场拓展,事无巨细都有人指引,在这里我找到了创业的伙伴,也找到了生活的好友。”作为首个入驻天河区港澳青年创新之家的香港青年,壹品空间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先生现在也转型成为了服务者的一员。

以港澳青年服务港澳青年,是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一大亮点。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主任的林惠斌,就是较早来广州创业的香港企业家。

除了在园区内让港澳青年感受到家的温暖,广州还在全市营造适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氛围和环境。

日前,越秀区试点设立全国首个公办性质的培正、朝天“港澳子弟班”,为港澳籍适龄儿童在越秀区就读提供多元化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也就是说,港澳籍适龄儿童可以直接到越秀区公办学校就读。

为港澳籍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义务教育,这对在广州创新创业的港澳人士来说无疑是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除了越秀以外,海珠、天河、南沙等区均已明确港澳随迁子女就读细则。

除了教育,广州还在住房方面满足港澳青年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去年12月27日,获评高端领军人才的宓位建带着父母从香港来到南沙人才公寓晴海岸小区,办理相关入住手续。“终于可以不用两地跑了!”拿到钥匙的宓位建一家非常开心。

除了人才公寓,当前南沙共有产权住房条例正在征求意见。在目前的文件当中显示,共有产权住房除了面向区域内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外,区域内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港澳青年也在申请对象行列。

“共有产权住房对港澳青年创业人才来说很有吸引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博士表示,价格压力小,和政府共有产权有保障是自己选择共有产权住房的重要原因。

从培植创新创业的沃土,到打造家庭般温暖的宜业宜居环境,广州一直在行动。    “计划”提出,除了支持兴办港澳子弟学校,开设港澳学生特色班,提供与港澳接轨教育服务,还包括鼓励港澳青年申领广州人才绿卡,在购房、购车、入学、就医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这些措施将大大便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后大湾区内创新创业里更像一家人!”吕冬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到广州创业。(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