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投身大湾区:多从大局方面考虑国家用心 ——访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香港4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王旭)“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讨论在香港很热,说明这项规划真正引发了香港人的兴趣。”刚从北京回来的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颇有研究,原因之一是他工作的一大重点是引领香港商界、科技界到内地寻找发展和投资机会,大湾区正是他的研究对象。

“我跟协会成员说,看大湾区首先要从国家用心方面去考虑。”曾出任香港贸发局驻京代表的黄炳逢,很注重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观察。“很多港人还不习惯从国家大局角度和战略层面去思考,对大湾区规划的领悟就缺乏深度,容易片面解读。”

自香港贸发局驻京代表任上辞职,黄炳逢1993年起就在内地投资创业,他的事业起起伏伏,而最深刻的感悟就是:“一定要跟着大势走,大势首先就是国家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战略。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实实在在去研究,去抓住机遇。”

在他看来,大湾区建设既承担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重任,也为港澳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单纯讲开放,广东九城市自己也能搞,为什么要拉上港澳?既是看到港澳有自己的优势、特点,更是让粤港澳先行一步,探索更有质量的开放模式,在不断开放中达到深度融合。”

正是从国家全面开放的布局出发,黄炳逢对协会成员、对公司客户介绍大湾区规划时,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放眼未来,抓住趋势带来的机会:“大家都想得到最好的发展机会,但不能像过去那样老想着去搞地皮。争地盘的概念要弱化,相互协调更需要强化。”

黄炳逢认为,未来是科技突破及其带来的业态改变。香港给人的印象是金融业发达、房地产发达。而现在不少商家去做风险投资,愿意投入初创企业,这就是潮流在变。

黄炳逢特别希望大湾区各地制定的具体措施产生创新模式和突破点,有实际的项目和个案可以拿出来,形成真正跨城市、跨产业以及人、财、物融合的创新模式。

黄炳逢担任会长的香港内地经贸协会,多数成员是专业人士,也包括在内地发展的中小企业代表和年轻人。他与一些会员也在尝试整合一些产学研的资源,对接香港和大湾区一些城市的大学、科技企业、地方政府和专业团体,探索形成跨地域的项目、资金、人才和科技成果的创新合作模式。

一年有多半时间在内地度过,黄炳逢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了解,也非常自豪,对大湾区建设能助推国家开放十分期待,他希望内地城市大胆尝试以新模式与港澳地区对接,包括资金、人才、行业准入、企业落户、金融合作等。

“谁能率先在开放上大胆突破,谁就能在发展上领先一步。”黄炳逢希望大湾区的内地城市能容许港澳机构管理某些项目,引进管理经验和人才。“那将会是大胆的尝试,能够将香港成熟的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直接引入,让内地城市快速成长起来。”(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