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在深圳造一台机器人 从物料下单到产出只用30天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4月10日讯】(记者程洋)4月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爱啃萝卜、奥马迪、大族机器人、优地科技等机器人企业正参加一场表演赛,机器人从起点出发到终点,途中由机器人自主完成载客和加油的任务。这是2019第五届深圳国际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博览会上的一幕,展现了机器人应用的真实场景。

本次博览会以嘉年华的形式,回顾了过去10年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从萌芽到千亿产值规模的过程。据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在会上发布的《2018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逼近1200亿元。

如今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在部分核心零部件已能抗衡海外知名品牌,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产业集成应用则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资企业把机器人业务转移到深圳,正挤压本土机器人企业生存空间。更大的挑战来自深圳的机器人产业本身处于应用低端,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

“服务机器人发展得特别快,而工业机器人正向行业解决方案的集成方发展”,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告诉记者。而他表示,如今人们对机器人的期望远远超过了机器人本身的能力,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来自机器人智能化的提升。

A 现状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有规模效应又存在重复建设

“过于注重产业园区建设,对于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市场化的历程估计不足。”

深圳的供应链优势

深圳宝安区留芳路6号庭威产业园内,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地科技”)坐落于此。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服务机器人,藏着一组深圳科技创新的密码。优地科技副总裁刘大志告诉南都记者:“在深圳造一台机器人,从物料下单到最后机器人产出,大概需要30天的时间。”

“大湾区的产业链是最完整的,执行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没有几百家供应商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机器人推向市场。”刘大志认为,得益于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机器人的生产制造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他回忆10年前初到深圳,印象最深的就是“打麻将找不到人”,大家都在拼命干活,效率非常高。

而同样得益于深圳机器人产业链的完整,成立不到4年的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越疆科技”),已先后推出十几款机器人。其副总裁宋涛告诉南都记者:“同样的一个零部件,放到美国或其他地方可能需要10天、20天才能做出来,而在深圳,今天画出来的图纸,我下午去了,晚上就能拿到零部件。”

仍处于价值链的下游

据《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深圳市机器人企业的个数,从2017年的594家增加到2018年的649家;机器人工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103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7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 .82%,总产值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在深圳聚集,规模效益显现的同时,也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业界认为,深圳的机器人产业过于注重产业园区建设,对于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市场化的历程估计不足,重复性投资现象严重。

业界分析,深圳机器人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下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本体外资占据绝对优势,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下游集成。而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深圳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出现了技术空心化和应用低端化。

B 突围

适应3C产业自动化需求让机器人拥有新能力

“需要新的产品形态来支撑。让机器人变得简单、灵活,具备更多的感知能力。”

结合优势产业逆势突围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安川电机和发那科、德国库卡(注:2017年被美的收购)、瑞士ABB是全球主要的供应商。在国际巨头环视的机器人领域,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如何提质突围?这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聚焦3C产业,成为深圳的机器人产业逆势突围的差异化战略。3C产业向来是深圳的优势产业。据统计,2017年,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 .82万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1 .4%。就智能硬件而言,全国约70%的智能硬件出自深圳,深圳智能硬件制造位居全国第一。

而随着3C产品越来越轻薄、集成度越来越高,人工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3C工艺的进步。人工作业效率低、失误率高、成品率低等问题使“机器换人”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机器人价格的下降,使得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相对人工越来越有优势。

通过提升3C产业自动化率,实现“技术红利”接替“人口红利”,深圳“机器换人”的成效显现,助推了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化步伐。《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年)》就曾建议,深圳发展机器人产业可从3C领域破局。

有希望超越四大家族

“新兴产业,还有轻工业、服装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对自动化有了新的诉求,需要新的产品形态来支撑。”宋涛表示,越疆科技的桌面协作机器人就是为了适应新的行业需求而产生的轻量级机器人。南都记者看到,其桌面级的协作机器人通过摄像头学习捕捉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精准挑选产品。

在宋涛看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转化到机器人产业上,让机器人拥有新高度、新能力,也带来新的连续性增长,而在新的连续性增长里,所有机器人企业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所以,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完全有希望超越四大家族。”

据了解,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3C产业链有数十万家企业,堪称全球3C制造的核心。毕亚雷说:“深圳的机器人行业是来自3C产业,也是面向3C产业,3C产业给深圳的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市场,所以它发展得特别快。”

 C 迭代

人机交互成为考验行业发展的新命题

“深圳机器人协会要跨行业去做协同,以对方的行业作为场景,去打磨机器人的技术和产品。”

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

“以3C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过去在自动化方面没有什么积累,如今需要人去维护生产线,而且3C产品更加强调个性化、迭代周期短,需要更加频繁地去更换生产线的诉求。”宋涛认为,这需要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让机器人变得简单、灵活,具备更多的感知能力。

而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被用于替换人类从事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工作,随着服务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智能化机器人走进人们的生活,人机交互成为考验行业发展的新命题。宋涛表示,机器人过去是做一些重复单一的工作,但当它走向商场和家庭之后,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个性化操作和人机交互。

“在机器人行业,人机协同和人机交互的产品发展得特别快,未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机器人会成为人的延伸,这可能是将来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趋势。”毕亚雷认为,从机器换人到人机交互,机器人面临的挑战是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如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决策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和执行过程中的精度和速度。
而人机交互的关键在传感器。“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传感器,其是机器人和周边环境互动的桥梁,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刘大志介绍,传感器涉及雷达、声呐、视觉和红外等技术,目前优地科技的机器人除了雷达是采用自国外的供应商外,其他都实现了国产化,而且国产化的企业都是深圳的企业。

出货量小单品毛利率低

长期以来,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发展本体,出现了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本体+系统集成”的发展模式。不过业界认为,深圳的本体机器人企业多数陷入模仿组装和价格战,主要依靠政府资助、资本力量和行业资源获得一定的市场,多数出货量都比较小,且单品毛利率低于10%。

显然,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毕亚雷建议,机器人行业要向传统行业学习,跟传统产业融合。“因为机器人行业最终获得市场认可,是因为代替了传统行业中的某些环节的工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他表示,要在具体的场景中去发展机器人行业,深圳机器人协会未来不仅仅要在机器人行业里面做工作,还要跨行业去做协同,跟更多的行业合作,以对方的行业作为场景,去打磨机器人的技术和产品。

细分领域

●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增速有所放缓

受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相比之前几年,工业机器人的产值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值约为803亿元,增长率为6.25%。规模化优势明显,应用领域工艺要求更高。

代表企业:众为兴、大族机器人、世椿智能、泰达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规模迅速增长

服务机器人虽尚未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普及,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深圳服务机器人产业产值约为340亿元,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21.79%。在专业服务和物流应用领域继续扩张。

代表企业:优必选、斯坦德、优地科技、朗驰欣创、勇毅达

●“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模式更加普

代表企业:汇川技术、大族激光、固高科技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涌现国际领先企业

代表企业:商汤科技、奥比中光、云天励飞

(数据来源:《2018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