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深圳3月20日讯】粤港澳大湾区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可享个税优惠啦!日前,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负责人看来,该政策的出台,使得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人才实际的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对大湾区广聚英才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除了上述利好,记者发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有关建设人才高地方面的要求,深圳正进一步加码人才引进力度,不仅实现“人才引进业务秒批”办理全覆盖,2019年还将安排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人才安居工程等各类人才专项资金76.7亿元,同比增长43.6%。
人才引进业务实现“秒批”办理全覆盖
“今天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系统成功上线了!这是我局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政务服务改革的新成果,是献给每一位来深人才最好的新春礼物!”春节刚过,在深圳市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系统上线发布会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欣慰地告诉在场记者,这项改革再度刷新政务服务改革“深圳速度”。
在外界看来,这是深圳自2018年推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业务之后,又一创新举措,是“互联网+人社”服务的扩面升级。
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珠三角九市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在此背景下,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这一服务的推出,可谓是大大提升了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来深的办事效率——线上24小时不打烊服务,全程只需一次跑动以及无人工干预。
这一服务的升级,也使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现人才(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职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引进业务“秒批”办理全覆盖。预计每年将惠及至少20多万各类来深就业创业的人才。
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系统的成功上线,只是深圳“互联网+人社”服务的一个侧面。数据显示,目前该局138个申请事项中,已实现127个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全流程网办率从47.8%上升到92%,85个事项零到场,零到场率达61.6%,所有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以内。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还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以数据共享或个人承诺等方式最大限度推进材料精简,着力推动减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提升全流程网办、不见面审批、“秒批”事项的比例,目前已有包括办理灵活就业首次参保、非在园在校少儿首次参保登记(含新生儿)、工伤医疗与工伤康复(工伤医疗记账申请、工伤康复记账申请)核定、失业人员停领失业保险待遇等在内的28项“秒批”业务经过可行性研究和筛选,囊括社保征收、失业等多领域,届时“秒批”惠及人数将达1200余万人次。
发出广东首张外国人积分“中国绿卡”
为建设人才高地,规划纲要还指出支持珠三角九市要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内容,深圳也早有试水与布局。
几个月前,前海企业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审计监察高级经理、47岁的外籍华人张威收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是前海颁发的广东首张外国人积分“中国绿卡”,张威也成为广东省首位经积分评定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技术人才。
张威告诉记者,这张外国人永居证不仅给他带来许多便利条件,更让他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018年3月,经联合深圳市公安局、社保局、公积金管理中心议定落实方案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前海还在中国范围内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在区内工作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同时允许境外人才购买住房公积金。
这意味着“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在深圳前海被率先打破。
得知这一消息,在前海能源公司担任生产服务部副部长的港籍人士李志健兴奋不已:“2015年来这里时,需要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至少耗时一周。同时,港籍人士不能购买住房公积金,同样岗位与内地同事在待遇上有约10%的落差。”李志健表示,这次制度突破,让他和其他在前海工作的香港人更有信心。
上述之外,前海还通过薪酬、职务等市场化方式认定境外人才,对其缴纳个税超过15%的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补贴。截至2019年1月底,前海已认定四批次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累计发放个税补贴1.73亿元。此外,前海还实施了更为普惠的人才奖励政策,对前海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补贴,人员覆盖范围较广,受惠企业较多,这些高效有力的人才激励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前海企业和人才“归巢”行动。
前海成粤港澳联营律所试验田和先行地
规划纲要中要求的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也已在前海试水。
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共有11家粤港澳联营律所,其中7家在前海。前海成为粤港澳联营律所的试验田和先行地。与此同时,司法部还批准允许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港澳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以本所的名义聘用港澳律师,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内地律师可以受理、承办内地法律适用的行政诉讼法律事务。
此外,前海还先后制定香港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社工、房屋经理、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工料测量师、屋宇装备、建筑测量师等在前海执业的办法措施,通过资格认可、考试互免、合伙联营、港资工程项目试点等特殊机制,降低准入门槛。
前海还与香港发展局共同签订了《在前海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并在CEPA框架下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合作领域,目前已有137家香港工程企业纳入前海专业机构名册,建设领域专业人士经备案后均可在前海执业从业,而前海的建筑领域港资企业也达到50多家。
同时,在金融业方面,前海还将推进在区内工作的该领域港澳专业人士通过培训测试的方式申请获得内地从业资格,其在港澳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内地从业经历。
今年深圳各类人才专项资金达76.7亿元
除上述之外,在落实规划纲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上,深圳也是不遗余力。
先后出台实施《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杰出人才集聚工程、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还于2017年制定施行《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特区的人才优先发展有了法治保障。
不仅如此,从2016年12月1日起,深圳还正式开始受理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补贴标准为: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这一鼓励人才落户的现金补助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在中国一线城市同类政策中最突出。
2018年8月4日,深圳发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承诺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0%左右。深圳还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在海外创办或共建研发机构,设立“人才伯乐奖”。一位在深创业成功的引进人才说,从不后悔选择在深圳创业,这里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并不是其他城市给人才几百万元的奖励及资助所能替代的。
深圳还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载体支撑。2018年11月,深圳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此前还设立了人才产业园、创业园,推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国际创新驿站”和众创空间等人才创业孵化和服务平台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深圳还安排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人才安居工程等各类人才专项资金76.7亿元,同比增长43.6%,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投入力度,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完)
题图: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前来中高端人才招聘馆应聘的求职者络绎不绝。朱洪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