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驻港领团商会代表的“大湾区印象”

外国驻港领团商会代表的“大湾区印象”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香港3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郜婕 颜昊)由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公署组织的外国驻港领团、商会和媒体代表团2日结束为期3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参访行程,乘坐高铁回到香港。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在大湾区参访的国际代表团。谈起此行对大湾区的印象,参访团成员表示,大湾区高效便捷的交通、已经颇具规模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以及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都让他们印象深刻。

高效基建将互联互通推向更高层次

参访团成员2月28日上午从香港西九龙站乘坐“动感号”高铁列车前往广州,3月2日下午从虎门站搭乘“复兴号”高铁列车返港,亲身体验了广深港高铁这一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跨境交通基础设施。

参访团团长、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谢锋表示,此行特意安排乘坐广深港高铁,是为了让参访团成员体验大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高效和便捷,感受大湾区建设的加速度。

南非驻港代总领事黎勇说,这次体验让他感到,大湾区内交通基础设施高效、绿色,有效实现各城市间互联互通,助推经济发展。

新加坡驻港总领事符秀丽曾多次乘坐高铁从香港赴内地,对高铁的快速和“一地两检”的便捷印象深刻。她说,高铁把大湾区互联互通推向一个新层次,一小时内很容易就从一地到达另一地,这对大湾区内广东省9座城市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香港西班牙商会董事孔旭洪老家在东莞。回想起多年前从香港回乡,“早7点出发,晚7点才到”,孔旭洪动情地说,他没有料到如今能坐上时速超300公里的高铁,从香港到东莞只需半个多小时。

在孔旭洪看来,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一个长远方向,外界应对大湾区最终实现这些长远目标抱持信心。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不仅有战略规划,更能够付诸落实。近年来大湾区内迅速铺展的基建项目就是例证。

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成就高质量发展

参访团在广州、佛山和东莞参观了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以及多家代表性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企业,令不少成员表示“大开眼界”。

越南驻港总领事陈清勋说,以往说起制造业,多指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而他此次看到,大湾区已有不少技术密集型乃至智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

在总部位于佛山顺德的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公司,参访团走进隧道掘进机生产车间,参观了有“国之重器”之称的隧道掘进机,也了解了这家企业借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发展愿景。

陈清勋兴奋地表示,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大湾区近邻,正在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需要隧道掘进机等重型装备,希望就此与大湾区企业开展合作。

在东莞,当地政府官员向参访团介绍该市最近十余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成果,引得参访团成员频频点头。

在港发展多年的瑞典商会代表卡塔琳娜·伊瓦尔松表示,东莞以往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她此行看到,这里已有不少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企业。

黎勇说,他对在东莞拓斯达科技公司看到的工业机器人很感兴趣,也对东莞新经济发展现状印象深刻。他了解到,当地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产品自主研发比例较高,科研成果转化和商业化速度也很快,这些都让他感受到未来合作和发展伙伴关系的机遇。

孔旭洪说,经过40年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大湾区以发展科技创新为重点方向之一,正是为高质量增长提供驱动力。

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巩固合作基础

除了参访企业,参访团此行还参观了佛山旧城改造区岭南天地、东莞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亲身体验大湾区宜居宜游的发展前景。

伊瓦尔松说,参观大湾区科技创新企业的自动驾驶汽车、载人智能飞行器、智能家居等产品,让她看到“未来的生活”,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东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程度很高。

比利时驻港总领事戴雅菲表示,此次参访行程丰富多样,但她还没看够,今后还会再来。回到香港后,她打算向比利时政府和企业着重介绍这里的多方面机遇,除了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还有环境保护和旅游业。

了解当地落实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对外合作的具体措施。在与参访团座谈时,广州、佛山和东莞市政府官员就此作了介绍,表明致力于扩大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意愿,让不少参访团成员感到收获颇丰。

黎勇说,此次交流的当地政府官员都表示有意愿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提出将在相关机制上创新,这些都对外商来大湾区发展事业具有吸引力,有助巩固双方合作基础。

陈清勋表示,此次参访不仅是“发现之旅”,让外国驻港机构代表发现大湾区的新机遇,也是“联系之旅”,让各国看到与大湾区城市和企业合作的潜力。他将积极促进本国企业与大湾区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