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论》:来自日常生活的经济学

《商品价值论》:来自日常生活的经济学

【中美创新时报1月25日波士顿讯】(记者温友平)近日,由美国“中美创新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的《商品价值论》(第一卷)正式在美国发行(订购邮箱youpingwen@gmail.com)。据专家介绍,这部著作是“一本来自日常生活的经济学,百姓易懂能用的价值论” !

记者了解到,该书作者邓清辉是一位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圳成功民营企业家。在中国改革开放前,1968年起,作者邓清辉分别在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七团、江西萍乡钢铁厂、南昌电视机厂当过农民与工人;中国改革开放后,邓清辉于1978年上大学,1982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并取得工科学士学位后回到南昌电视机厂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1987年,邓清辉受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吸引,下海至深圳,创建民营科技企业——深圳市辉煌电子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搏击,至今30余年。改革开放前后,作者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工农业生产劳动、科技开发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也正是中国历经巨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鲜活的事实和切身体验,促成了作者对经济理论特别是价值学说的学习与思考,价值理论上的“价值悖论”更是对作者有强烈的吸引力,以至于引领作者每每挣脱缠身的琐事而要傲游于书海。几十年经济工作的实践、读书和思考终成了作者的大作《商品价值论》。

以通俗易懂的实践知识解读“经济玄学”

商品价值学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经济学上的玄学,抽象难懂,并且无多大实际意义,甚至还总是和人们日常经济活动的实践相矛盾。这种状况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种状况不应当是商品价值学说的永久常态,是应该可以而且需要改变的。

这本《商品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学说的讨论就并不都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有大量我们日常经济活动熟悉的具体事例。想来,这也确是应该的。商品是我们今天社会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东西。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不就是商品的生产者,要不就是商品的消费者,或者既是商品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与商品有关。故,商品价值学说应该是关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学说,为百姓能懂而且有“使用价值”的学说。作者以此为写作宗旨,故本书《商品价值论》虽是学术书,但其道理来自实践,相吻合于实践,相信本书能够做到通俗易懂,并且具有广泛的可读性与可用性。

本书关于商品使用价值中包含效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样两种功能不同的价值的讨论,充分依据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事例与经验。人们头脑中的商品“性价比观念”和“货比三家”的购物方式、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各种商业广告对商品功能和价格不同的宣传,都成了商品效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确实存在的有力证据,这种论述方式事理清楚,明白易懂。显然这些讨论内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其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人们日常购物行为,对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也会有重要的启发与帮助。

商品的价值来源是商品价值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鉴于商品不同形态特征的价值来源于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类劳动,而不同形态特征的劳动是生产特别是现代社会化生产的组成部分,所以,该书在讨论商品价值的抽象问题之前,先进行具体的生产特别是现代社会化生产的讨论,即一个生产是如何策划组织和顺利进行的。这就要研究一个生产从事前策划、事中进行、到事后服务的全过程;这就要涉及社会生产的实践中各种相关的责任人、各种人的各种劳动方式;还要涉及生产必须的各种具体的知识、各种具体的物质资源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这种讨论是研究商品价值来源的需要,其实,也是各类生产从业人员特别是初次创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

该书在讨论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时,专门有一节《价格战》,该节以相当大的篇幅详细展现了二十多年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状况,中国彩电这一极其典型的商品,其行业在二十多年漫长的时间里,硝烟弥漫、悲欢离合的价格战情景历历在目,材料之详尽,叙述之具体,体会之深刻,显然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这些内容虽然是用来证明人的主观因素在商品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证明不可否论的商品主观价格的存在。但是,《价格战》一节无疑也是市场经营方面的一篇素材。

我们知道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的形成,特别是房地产在使用过程中价格不降反升的现象,不仅为广大百姓关注,更是传统价值学说无法解开的谜。该书绝不停止于空洞抽象的理论纠缠,而是要以现实中的价值难题作为其理论正确性的试金石。本书有一节《资源依赖和资源稀缺型的典型商品:土地及房产》,以深圳为例,专门对房地产价格的形成及其反常的价格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房地产不仅是一般的商品,更是一种“资源依赖和资源稀缺并且其价值不断再生产再创造”的特殊商品。房地产商品这种价值的再生产再创造状况,即使在房地产交付使用后,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周围小区、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而持续进行。而且,中国的房地产,还是一种改革开放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商品,其土地资源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造成的稀缺性,价值随中国经济的崛起而飚升,这无疑是中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该书崭新的价值理论和严密的逻辑足以解开房地产价格之谜。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该书在论及房地产价格形成原因的同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自深圳土地拍卖第一槌开始的中国土地财政政策,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而现代化解决了巨额资金来源的问题,创造了现实版的“土地变黄金”的神话!令世界为之刮目!其实,土地财政的本质就是土地价值财政,就是对确实存在的土地价值的承认与利用,土地财政的弊端,也即其中的政府垄断和腐败是应当克服的,但土地财政的合理性不可否论,并且也绝不可低估。

该书不仅注重商品生产(商品价值的产生)和商品交换(商品价值的转移),商品消费作为商品价值运动的最后一个过程——商品价值的消亡,也是该书关注的内容。而且该书特别注意到,在商品消费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对商品价值效果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头足颠倒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扳正之后,得到消费过程的两个经济规律,即“均衡消费规律”和“效用价值效果增量递减规律”,这样两个规律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证商品效用价值的存在,也不仅仅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科学的消费,这种最大价值效果的发挥方法,其实是一切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约束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这种方法一旦被广大百姓所掌握,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劳动量”学术意义的巨大突破

当然,该书价值理论的学术意义还是更为重要的。

该书关于商品生产即商品价值产生过程的分析,形成了不同形态特征的人类劳动构成不同形态特征的商品价值的新概念: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使用价值,其中自然资源和人类历史劳动构成商品使用价值中的效用价值,而人类现实劳动构成商品交换价值。这些概念解释了商品中不同性能特征的价值来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价值背离规律”、新概念“等价交换规律”和“不等价交换规律”便是该书揭示的商品价值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不仅对于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有重要帮助,更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增量、双赢共赢和社会进步找到了价值论的支撑。

本书关于商品价值交换即商品价值转移过程的分析,确认了曾经被经典价值论忽视的参与商品交易的人在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诚然,商品交换离不开被交换的商品“物”,但是更加离不开的是参与商品交换的“人”,商品交易双方人的主观意志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会在商品客观价格的基础上附加商品的主观价格。正是由于商品价格中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使商品价格与商品交换价值具有不同的本质,这应当是理解纷纭复杂的商品价格现象的一把重要钥匙。

我们知道“劳动量”在经典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经济学中一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商品价值即商品中的劳动量,故商品价值也就只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测定的量,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量也就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测定的量,这就使得货币作为“客观稳定的价值尺度”从劳动价值论乃至近代经济学诞生的350多年前就遇到的问题,至今并没有解决。商品和货币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今天仍然是所有经济学教科书都不能解答的一个迷!如果说经典劳动价值论由于对劳动量乃至劳动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只有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狭隘价值论曾经作为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价值论支撑,而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没有具体劳动量也即没有价值量的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理论,作为无论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价值理论支撑,也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存在严重问题的。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不可预料不可避免、波及全球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能不说是商品和货币价值理论重大缺陷的一种表现。

为此,本书在商品和货币价值论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大胆探索,本书提出:体能消耗是千差万别的人类劳动的共同特征,而人类体能消耗也就是热能消耗,故人类劳动量可以具有实实在在的物理意义,这就是热能,热量的计量单位焦耳、卡、千卡可以成为人类劳动量的计量单位,据此就可以给出“劳动量即人类劳动状态的体内热能消耗量”这种具有物理科学支撑的劳动量定义,并开启科学的劳动量定量分析的大门。

本书依据生命科学的人类基础代谢率理论,在价值学说史上首次确定了和人类不同劳动方式、不同劳动目的劳动具有恒定关系的人类“基本劳动量”数据,进而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人类简单体力劳动的价值效果是小于1的,而人类脑力劳动或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体力劳动才具有大于或远远大于1的价值效果。故,是体现为科学技术的人类历史和现实的脑力劳动使商品中的效用价值大大增加,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而同时使商品中的现实体力劳动大大减少,使商品价格日愈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进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文明进步。

本书在“基本劳动量”数据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确定了“基本劳动量计量单位”、“基本劳动强度单位”、和“基本单位劳动量”具有相同能量关系的“基本食品”、以及和“基本单位劳动量”、“基本食品”具有等值关系的“基本货币”——“绝对货币”等诸多定义,并找出了绝对货币和现行法定货币(名义货币)之间的可计量关系。这些科学定义,不仅使劳动价值论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使价值理论跃上了新时代的台阶,更使其能够在经济活动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从而迈出新时代发展的新步伐!

该书由诸多来源于生产实践的新概念和严密逻辑支撑的商品价值理论,其学术意义恐怕还不仅于此,相信读者在阅读全书后会有一个全面的体会。

综上所述,本书除了适用性、学术性的意义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其理论探索的意义。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前沿阵地,辉煌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辉煌的成绩背后,还有不少人在默默地进行理论的耕耘,却是鲜为人知的,本书的出版就是这种耕耘的一颗果实。相信,改革实践中结出的理论果实,是进一步的改革所需要的。(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