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我让她热气腾腾

李锦: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我让她热气腾腾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月1日讯】(记者温友平)迈入2019年新年之际,这几天看到了很多跨年秀上的演说,其中也不乏各种对2018年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于新年2019年的大胆预测和畅想。但是当读到李锦这位66岁的、自称已经退休完全在体制外自由地用文字表达自己观点、尤其是第一时间解读中国最高层声音的老新闻工作者所写的跨年总结文章时,确实充分感觉到了他心中的那番“热气腾腾”。

美国华文新锐媒体《中美创新时报》一直关注李锦老师在其“李锦解读国资新闻”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文章,其中也转载过一些文章作为报道。在李锦这篇《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我让她热气腾腾》文章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 退休最大的幸福是自由了,思想是自己的。面对生命中最真挚的自由,才明白时间是是美好的,因为自由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我才能写出真正有用于国家的文章。只有不停地往前走,你才能活得热气腾腾,而不是活得窝窝囊囊,时间也不会显得死气沉沉、庸庸碌碌。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记者观察到,李锦老师的这篇新年元旦对2018年的总结,信息量很大,内涵很丰富,他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个人写作、调研总结,而且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他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的总结。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这种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史诗般”的总结,现将李锦老师所写的全文以飨读者——

《 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我让她热气腾腾——元旦,我对2018年的总结》——李锦

萦绕在心间的日常,迈进2019年了。前年元旦,写了篇“一年写了360篇国企改革日记”,去年写了篇“京漂七年八搬家,一心只为写文章”,都为大家关注。今年写什么哩?因为新开设“李锦的企业家群”,元旦忙了大半天。到了下午才动笔,我的2018年,不能没有自已的人生总结。退休的人,最大的好处是,时间是自己的,自己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今年的题目叫做“时间是自己的,所以我让她热气腾腾”。

2018,我写了163篇国企评论,出了四本书

坐下来动笔,我一下子头绪理不出来,一个退休的人,一年做了什么?从那说起?

我自己已经没有白天黑夜、日月星辰的感觉了,几月里做什么,也说不出了。回想起来只记着习近平哪几次国企讲话,还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会、两会与国资委会议。我的生命是以这些事情来计算的了,这些事情是以北京中南海还有人民堂的会议来计算的。开始是为开会的人提供什么对策,希望他们讲什么,反映什么,意图影响他们;中间是他们讲了什么,我向媒体与社会解读和“翻译”;后来到实践中看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是好是孬,是快是慢,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该做什么。周而复始,如此循环。

记得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是荆州到武汉路上听到的。不是听到,是记者短信发到手机上要我解读,我哪有时间看电视听广播呀。到中石化一个在荆州的企业去讲解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国企改革,讲到五点,人家用车把我送到武汉天河机场,于是我在手机上溜了一眼,便在车上说开了。一路上,五家媒体采访,不知不觉到了武汉。上了飞机,没有饭,中午也没睡一会,累且饿着,可是我不敢休息,我要认真看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5000字,一个字一个字琢磨,一个小时便下来了。

到了济南是凌晨一点,进了宾馆,我仍然不敢睡,因为天明为鲁信集团讲课,媒体的小伙伴们打不通电话便要急的,我今晚要把分析解读的文章写出来。有背景、有观点、有思路、有办法,他或她们一上班便有东西写了。以我的文章为基础,略微补充采访便可以完成了。写到凌晨四点,5000字出来了。可是我不敢睡了,怕醒不来,因为一早8点便要讲课了。

从荆州到武汉,从济南到合肥,从宁波到厦门,从上海到北京,七天时间跑了六个省。上午讲,下午飞,拉着箱子走,晚上仍然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忙着。除了综合稿,还有署名文章,还要对今年总结与来看预测,还要就某一观点提供单独的分析。实际上,是我一个人打一场小战役。

我从北京坐车到武汉,一路手托着电脑写了4个小时,被邻座的人拍下来发在微信上。

因为中央智囊部门是就全国形势来谈,极少谈国企的。而业务部门对上面的东西又极其谨慎,一般不做解读,不发指导性的评论。高校老师对于对策强的内容一般不愿意出面,民间智库对国企业也不感兴趣。于是,出现一个空白,需要有人来顶着。于是我一顶就是八年,做得快速且无大错,于是媒体习惯了我,社会也接受了我。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这样。总是新闻联播时出来,我又写到深夜。这些年,每每习近平一讲国企的话,我便不能睡觉了。不管是徐州讲话、两会讲话、烟台讲话、中国一重讲话、还是广东讲话,大凡是国企内容的,我都是第一时间发表学习体会。中央开大会,总是晚上由新华社发稿,我差不多也总是凌晨三点才睡。我要把我的解读说出去,写出来。有很多家媒体等着我,不写出来,我也睡不着。我是解读不过夜的人,这大概是一种“病症”了。这些,是我第一个发声,不少是唯一的发声。

要知道,正确解读这些讲话文件,不走样,而且要说出新意,与实践联系起来,对实际工作者有用,绝非胆量水平所能做到的,要费多少功力,甚至冒风险。我有时想,如果不是我顶着,舆论可能会怎样?

 2018年过去了,对我是平凡的一年。因为8年就这样下来了。前天晚上,我开始盘点。2018年,自己做了什么呢?研究解读了习近平六次讲话,刘鹤两次,解读六个中央会议(主要是政治局)、6个文件,接受记者采访730次 。

这一年,写了163篇文章约60万字,出版了四本书124万字。这些已经出版和够出版水平的达180万字,平均每天5000字。这一年,还讲了大约50堂关于国企改革的课,做了两个课题。 

这么多字,大多是靠我用五笔“一指”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来的。我除了出去调研2个月外,每天坐在电脑前15、6个小时。因为我没有什么爱好,只会写文章。 我的幸福与快乐,只能从写文章中来。 

整我的人,有的消声匿迹不知在干什么,有的已经死了。我没有时间与他们纠缠,因为我本质上是读书写文章的人,我斗不过他们,包括钩打连环的关系网,也没有必要去努力。被冤枉的东西,只有历史才能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不敢浪费时间,国家难题太多,我总是处在枕戈待旦的状态。我只有一种选择,总是往前看,往前走,不能耽误时间。

我一年写163篇微信公众号,是没有一分钱收入的。解读那么多重要会议与文件,是没有人给我一分钱的。生活常常会有饥渴疲惫感,尽管现世的金苹果闪晃着,但这时对我已够不成诱惑,吃咸菜也许比海参更有感觉,当官发财、表扬鼓励都是昨日星辰。因为国家难题象山一样竖在面前,我必须翻过。告诉路人,路该怎样走。因为我有40年在一线探索的经历,我不能浪费。

2018,历史一次次把我拉入40年的回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66岁了。40年前,新华社让我介绍经验。我在大会上发言,后来整理出版了,文字是这样写的:

“三中全会精神在农村的巨大胜利是多么广阔的报道天地啊!再过五十年后,当我们翻开这页历史时是无言的愧对,还是自豪的回忆?宣传责任制带来的大变化就是宣传、捍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场战斗。作为历史大变革中的新闻记者就应该站在它的前头,敏锐地抓住那些本质的变化,哪怕是萌芽状态,哪怕是万中之一,也要竭尽全力去大喊大叫,以事实去论证真理,激发亿万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参见新华出版社1982.4《新闻论丛》第三辑)

看来,在1982年时我已经是虎气十足的。如果不是有新华社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为证,我都不敢说这个话,怕被别人说是吹牛。事实是,改革开放前四年,人民日报采用数量我居全国记者第一名,新华社社级好稿五篇,是新华社全国第一名,全国好新闻三篇,也是全国第一。那时候,刘云山、徐光春都在新华社组织的学习李锦活动中表态怎样学习李锦哩。1982年后出名的许多人还在大学里读书呢。我怎么能不是自豪的回忆。

2018年,多出一块活来,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5月28日开过《中国力量》出版座谈会后,我便投入40周年中来了。2018年12月,党的十九大结束一个多月,我的新时代国企改革策出版。

5、6月完成《中国农村40个春节》的写作,7至10月,完成《见证改革40年》的写作。有时五六个小时,不起身,有时是一天一万字的速度推进。有时吃饭不敢坐下来,站着10分钟就刨完,一天三顿饭加起来用一个小时就够了;有时去洗手间是小跑着去,怕时间不够,也怕思路被打断。70万字,就是这样用半年赶出来了。回想改革40年风风雨雨,常激动不已,有时痛哭流泪,有时兴奋异常,陶醉在另一世界,有时因为想说的话而不能说而痛苦,我几乎重走一遍改革的路。因为在中国,第一个万元户的发现过程,只有从我这里能够找到。因为1981年前后的基层农村情况,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在讲,老同志们老了。

从1976年研究农村开始投入经济研究,先农村后城市,由新闻而理论,到智囊。在这40年,深入基层调查心无旁骛解决国家改革经济难题的经历,这构成了我40年的生命底色。

我寻找40年中有价值的事情。记忆对生命是一种提炼,这就是记忆深镌不泯的根据。人世沧桑湮埋了它的存在,又是沧桑人世吐还了它的光华。于是,在这些日子:

我到中国第一个报道农村政策兑现的章丘去,到高唐冒尖户王三万家,到临清万元户家,到平邑九间棚去,记者总是跟随而至。我走后,电视上便出来了。

我没有去的,第一个市场经济萌芽的商河、第一年承包拿到现金而引起争议的茌平博平杨庄,私营经济的兴福现象,记者的报道总是写到“当年,新华社记者李锦来到这里”,当年的人民日报刊登的版面也发表出来了。

在新闻界的《青年记者》,在团中央的《中华儿女》,在外文局的《中国报道》,在我家乡的《射阳日报》,在我生活几十年的《济南日报》,我作为四十年的改革杰出人物介绍,多是占一个版面。

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以第一批万元户播放专题,介绍我发现万元户的情况。同一天,香港凤凰卫视已连续三天播放我谈民营经济电视。同一天,山东卫视到我家中采访,

当我走进国家博物馆,看到我的作品仍然在那里播放,我陶醉了,象16岁的小伙子奔跑而去。老伴看到电视说,您66岁了,稳重点走呀,我说回到当年,我的心急呀。是我40年的作品呀。那年,新华社是第一年评好稿,新华社在国家展览上1979年的代表作有三篇,一篇是杜导正的消息,一篇是南振中的通讯,一篇是李锦的照片。杜导正、南振中都是正部高官,我那时只有27岁。

40年过去了,多是自豪的回忆。做为一个记者,不知还能做到怎样?我为改革和国家现代化持续研究并呼吁整整40年,而且一直在时代主流的焦点上,在风口浪尖上,从不退步,从不躲避。1981年时愿望是“过五十年后”,现在已经整整40年了,我确实没有偷懒过。

这40年,也许有什么也没有得到,历史能记着我,时间能记着我,便够了。

2018年,我到企业搞了四个调查

不能不说的是,2018年我没有仅仅停留在政策研究的解读上,或者说是对历史的缅怀中,2018年,一直在国企改革的调研路上。2018年,前五月我写出《中国力量》,这是我国第一本全景式记录中央企业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纪实报告,讲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故事。提供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样本。

六七两月,写出《中国农村的四十个春节》,回忆农村改革中我曾做出的努力,改革为什么在农村发生,怎样发生,改革带来什么变化,我手中的照片能够证明。这五年历史,一级央企,目前就是这一本,是我与我的学生李宁写出来的。

“李锦现象”是什么?在5月底《中国力量》新书座谈会上,学者讨论再次就“李锦现象”进行讨论。 《中国报道》杂志副社长张金庭在发言中说,李锦坚持在改革一线调研40年,这七八年,中央的会议、国资委的会议,他总是第一时间研究解读,事实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解读国企政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新闻的专家、传播的行家里手,一个人几乎办起了国企观点传播的通讯社,不停顿地发出他的有见地的观点,重要原因是他接底气。李锦现象是40年深入调查研究不停步,解决改革难题不停步,一线发言不停步。

2018,我仍然没有停步。

早春在沂蒙山。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 2018年春节前,我再次来到鲁南制药集团,为企业改革典型赵志全的推广谋划。我在调研后写下“新时代的楷模”。结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历史契机,引导民营企业公司化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有价值的事情。中宣部授予赵志全“时代楷模”的称号。

春暮在济南。山东省转换动能,是山东省当前改革重大任务。我调查研究后一口气写了四篇文章。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最缺的是什么?后来,山东省发改委在济南的山东会堂开会,我与范恒山、金锫、汪同三等被邀为山东会诊。

夏天到了东北。唱衰东北的声音,至今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要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提出的治本之策口径上来,防止重新迭入计划经济各种陷阱。总书记交给的任务,央企是怎么完成的,刘明忠和中国一重的领导是怎样创造一个新体制、新机制的?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这篇研究报告。

  秋天到了深圳。40年过去了,面对军工企业在市场化大潮中能否搞活做强、参与全球竞争的历史考验,中国航空工业在深圳以自己的成功实践回答了“能不能”、“怎样能”两大问题,探索计划经济下的“国家队”变为市场经济“国家队”的转型规律。我在这里发现航空工业能够培育出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推动科技创新升级,是航空工业在深圳创造的最有特色的经验。

2018年12月,在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调查研究。

山东怎样转型,东北怎样振兴,深圳怎样走向世界一流,企业家怎样成长,这些总结围绕一个主题:改革。我一次次出手总结基层改革的新鲜经验,也在思考整个国家的改革经验。

2018,我为扎根的九间棚村做了五件实事

我的2018年的调查研究,还体现我蹲点与扎根的程度上。在沂蒙山九间棚村,我在四月住了九天,6月1日到9日,住在高高的山上自己的家里,自己烧火做饭,也是九天。过上“鸡鸣而起,吠止而眠”的日子。我在这里总结改革40年的经验教训,写作《中国力量》、《中国农村的40个春节》、《见证改革40年》、《中国国企改革40年》。每当傍晚,山中老人天一黑便睡觉了,山中万籁俱寂,连鸡鸣狗吠声也没有,我一人深夜写文章。最早,我在沂蒙山采访调研是1971年10月,那时是部队新闻报道员,已经过去48年了。以后,从九间棚精神到沂蒙精神,再到临沂模式,到新时代企业改革的旗帜赵志全,这块土地一次次给我报效国家的机会。这是我在改革40年中梦緾魂绕的土地。如果说生我的是父母,那么接纳我成长的便是临沂的群众。尽管身居异地,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临沂。总想时不时地回去看一看。连绵不绝的蒙山,奔腾不息的沂水,天宝乡山顶的小石棚,还有那许许多多的深交故友、乡里乡亲,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每一天里,反复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

我从1989年后,来了100多次,安了家,扎了根。习近平同志讲九间棚村是“虽然地处偏远,风景这边独好”。九间棚的美景不止漫山遍野的梨花,还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九间棚精神。这里最美的风景是老百姓对我真诚与深厚的感情,这是什么也换不来的。

6月里,我走访20多个家庭,开了多次会议。算起来2018年帮助村里办了五件实事。我在2018年年底,收到山东省临沂市委派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组寄来的大事记。我在这一年,帮助做了五件事情。

我的李锦书院,孩子们来家中参观。

一,在村里住了9 天调查,给市委书记汇报我帮助提升的建议。市委秘书长与组织部长受王玉君书记委托来我家中,听取意见。

二、帮助促成市委组织部召集市住建局、市经信委、鲁南制药集团、派驻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事宜。

三,我专门去济南的山东省旅游委汇报九间棚村由三A级风景区升格为四A级风景区的事情,省里派去评审组织,已经确定为四A级风景区的事情。

四,关心打造红色教育教学点,听取意见,并到村里参加对青少年教育。

五,参与村村庄振兴农村调查,了解九间棚村村庄整体规划,与市、县、镇上领导交换看法。

“根脉绵远,深扎山中,民意真真,滋养吾身”。我帮助村民,村民帮助我了解中国,我从这里寻找历史的坐标。

走向2019,我要拉住时间的尾巴

今天又是元旦。白天拉了一个“李锦的企业家朋友群”,一下子进了300多个朋友,说些欢迎的话,介绍些背景,让大家相互了解,点得手发酸发麻。直到晚上,才完成这篇元旦絮语。

四十周年已经回忆过了,也就罢了。我还得前行,2018年是我工作5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金融危机中我致信中央扭转局势发挥作用的10周年,是我们提出九间棚和沂蒙精神的30年,是胡锦涛与我谈话要求坚持深入调查的25周年,也是建国70周年。可能还会忙,但是不能这么紧张了。有些文章,没有为人家写,文债还在欠着,于心不安。

前天,我的朋友、清华大学教授吴金希问我:“在干嘛?”

我说:“写稿子呢。”

吴金希体贴地说:“你每天写的文章,我天天看。开卷有益。可要好好休息,身体受不了,这把岁数了呀。”

我随口说:“来不及休息。”

吴金希鼓励说:“您真是当代苏东坡。”

我随口回答:我有些方面比苏东坡还强。皇上不让干了,苏东坡不高兴就做红烧肉。李太白整天喝得天昏地暗的,屈原一生气就投汩罗江了”杜甫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是上面不让干,自己硬干,坚持干,没有好处也干。

吴金希说:“你是罕见的。”

我说:“我是罕见的,是因为互联网是罕见的。如果有互联网,苏东坡便没有时间做红烧肉,李太白不会喝得天昏地暗,屈原也不会投汩罗江。”

玩笑中,有着真心。我很感谢互联网。有了互联网,一个人便可以成为一座智库,一个通讯社,作用大于新华社一个上百人的分社。无论曾经陷入困境,还是东山再起,确定无疑的是,我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经被互联网改变。有一种倒逼的力量,把我推向互联网思维。我的微信群,就像一座思想发射塔,每天深夜发射出我的观点,引领国企改革的方向,其中也有多篇引起了高层关注。

我是1978年便投身改革的人,与我在70年末80年代初同时出名而仍然在一线奋斗的,可能我是仅余一人了。离开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体制,很多人没有作为了,因为他们把功夫用在跟人、整人上了,把写文章功夫荒废了。他们曾经有过水平,那不过是40岁前,后来便异化了,退化了,更不会变化创新了。有些领导在位上说的话,什么终生以记者为业,有不少是骗青年人的。我深知,任何时候,都是“内容为王”“思想至上”,无论媒体变局 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人们总是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独到的观点和破解难题的思路。这些那些后来只会当官的记者是做不到的。

我所以感谢互联网,是我尊重时代,或者说是时代裹胁挟着我前行了。

我今天请进的310位微信朋友中有一位经济学泰斗式的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老主任邓荣霖老师。邓老是研究公司理论,著名的"邓公司"理论,与"吴市场""厉股份"齐名,他的学生遍布朝野,对国家政策走势影响巨大。2011年,我当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他专程指导国企改革的研究。

我感谢我们尊敬的邓荣霖教授入群!他在微信上赞扬我:“李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对国企改革和公司制度建设做出贡献!值得称赞”!

邓荣霖教授接着写到:“我从心里最关注的还是李錦健康长寿!”我只有66岁,老先生是80多岁人了,却希望我健康长寿!我怎么承担得起?

我理解老师怕我太累,他是知道我的工作量的。于是我回道:“@邓老 谢谢前辈关心!我现在天天写,自己也希望能象现在这样再写个十年八年,已经开始注意身体了,也望老人家保重身体。抽时间看您与阿姨”。

黑格尔说,“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我已经退休了,然而每天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尽管正在变老,然而我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心潮总是为改革激荡不已,还想为国家做事,为改革立心,当然也是自己愿意的事情。

 我是很敬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人横渠先生张载的。这里,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多数人是理解不了的。我的解释是,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精神价值系统,“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接受,“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我的人生座右铭是“发现思想,引领社会”就是“立天理”,为改革立心。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并非一路坦途,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难题就越大。我要做的事情很多,因为改革的难题还摆在那里。

 我们的青春早已离场,我们不仅是要回忆四十年风云激荡,历程艰难,更重要的是开始吟唱改革如此之新,等待新的开始。珍惜时间等于延长寿命,钟情于时间的人,时间对他也最钟爱,钟情于时间的人,一个人可以活出三个人的生命。

律动的生命中,没有永恒属于我们的东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唯一能够保持事物美好下去的能力,就是热爱并且全力以赴。我们淌着生活的河流,有时会触到暗礁,有时会碰得头破血流,有时会伤得体无完肤。但是,当我们明白时间是属于我的,我能做主,这是最大的自由,于是我继续朝前走!

我曾经傻过,求得体制的庇护,给你钱,给你在北京有房子住,可是你要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被收卖时,你必须按照主人的支使了。我现在一年租房至少要15万,字是自己打,微信也是自己维护,低级的与高级的活,都是自己在干。可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已经退休的人,我不要他们的津贴,不要当官,不要表扬,也不要评职称,不为这些所累,我只想写文章,说应该说的话,继续为国家效力。体制会变的,领导会变的,关系网会变的,而国家是不会变的,效忠国家是终生的事情。好不容易走出那种体制,为什么还要傻乎乎的朝里钻呢?退休最大的幸福是自由了,思想是自己的。面对生命中最真挚的自由,才明白时间是是美好的,因为自由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我才能写出真正有用于国家的文章。只有不停地往前走,你才能活得热气腾腾,而不是活得窝窝囊囊,时间也不会显得死气沉沉、庸庸碌碌。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我是要一直写下去的,不管暂时在京城漂泊,还是在山中村庄。人是要有追求的,我的追求是“历史趋势的发现力,国家难题的破解力、社会进步的引领力”,倘一息将存,我会努力下去的。只要你一直坚持着眼睛盯着前方,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就来不及忧愁与仇恨了,人生中的曲折、痛苦、损伤,都将被写作所忘记、所治愈。 

富兰克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也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我想起2016、2017、2018年自己写的元旦絮语。今天又是元旦。白天拉了一个“李锦的企业家朋友群”,直到晚上,才完成这篇关于时间的元旦絮语。

感谢经常看我文章的人,感谢朋友们。 但愿你们不会说看李锦的文章是浪费时间。(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