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40周年: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中流砥柱

建交40周年: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中流砥柱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1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周而捷)40年前的1月,3000箱可口可乐从香港出发,搭乘火车抵达北京和广州。经过漫长等待,这款标志性的美国饮料正式重返中国内地市场。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交,这批货物旋即起程。中美建交这一历史性的大事件,改变了此后40年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

40年前的“出发”

“从心理上说,那时我们已经为了这一刻,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韩国及蒙古区副总裁张建弢近日在上海对记者说。

他认为,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不可能不去开拓中国内地这么大的市场。“关键不是‘要不要’来,而是‘怎样’来到这个市场。”

可口可乐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第一家重返中国内地的美国公司。“我们服务广大中国消费者,并最终将中国发展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对此企业一直引以为豪。”他说。

40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紧密,互补性强,互惠互利。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人均GDP也增长到近6万美元。

“这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说,“两国建交以来,双方都从合作中受益匪浅。”

事实上,中美合作还可追溯到更早。可口可乐这个中文名就是例证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名叫“Coca-Cola”的饮料就试水中国市场,但当时有个艰涩的名字“蝌蝌啃蜡”。后来这家美国企业在全球征集英译中的创意,留学英国的中国青年蒋彝寄来他的答案——可口可乐。

于是,这种饮料在中美共同的智慧下有了人见人爱的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内地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有45家工厂,亚太创新与技术中心选址上海。

或许只是巧合,很多美国企业乐意选址在上海。

“美中关系从这里起步。”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破冰者”、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说。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开启了“改变世界的一周”。2月28日,在行程的最后一天,中美联合发表了《上海公报》,为两国在1979年的正式建交打下基础。

公报发表地——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至今在墙上还挂着尼克松与周恩来举杯祝酒的照片,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锦江首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程荣根,曾负责接待重返小礼堂怀旧的尼克松。程荣根说,不止尼克松,吉米·卡特、老布什等多位美国前总统也都很重视《上海公报》的发表地,他们曾多次前来。

多元的合作

40年前,听到美中建交消息时,美国法学专家、教育家杰弗里·雷蒙还在大学里念书。

“这是当时所有报纸的头版新闻。我们都知道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他回忆。

如今,雷蒙的身份是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过去6年,他的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度过。雷蒙的办公室可以眺望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摩天高楼,在他办公室隔壁,就是他的合作者、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的办公室。

俞立中说,在办学理念上,中美会有一些文化差异,办事方法也有不同,但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公室里,双方会耐心倾听彼此的想法,随时沟通,为了共同的目标,偶尔也会选择让步和妥协,但更多的是合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办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成立6年多,上海纽约大学办得生机勃勃。目前,上纽大在校学生总数为1300多名,逾半数为中国籍学生,还有近半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其中以美国居多,约占三分之二。

“中美之间今天更加需要这样务实的、促进民间相互认知和交流的平台,教育是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部分。”俞立中说。

在上海,中美之间的合作就体现了多元化。比如,中美合作最大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上海迪士尼。这座主题乐园2016年6月开园后,仅11个月就迎来第1000万名游客,成为中美合作佳话。

再比如,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上市公司星巴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的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现已成为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的门店。   《上海美国商会2018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83%的受访制造业企业和81%的零售业企业实现盈利,57.7%的企业表示其在华营收增速高于其全球市场水平,61.6%的企业将增加在华投资。

面向未来的信心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跨国企业展”上,可口可乐推出了一款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包装,在红色铝罐上刻了“时光在变,在乎不变”八个汉字。

张建弢说,“不变”的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持续耕耘,以及看好未来的信心。“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我们需要更多互信。”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近日谈及中美关系时引用了古语“四十而不惑”。他说,中美交往40年来的教训和启示集中到一点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在中美利益已经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双方应该穿透迷雾,排除干扰,重温这一宝贵的共识,确立这一不惑的定力。

中美分别是最大的成长中市场和成熟的市场。张建弢期待,企业在华发展的可持续。

“中美之间应当追求‘和而不同’。”雷蒙说。在上纽大毕业生中,有的美国学生已在中国工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他们才是未来!”雷蒙鼓励道。

陈东晓分析,40年前与改革开放相伴,中美正式建交,这绝非巧合,而是预示着中国真正的对外开放,向全世界敞开大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发表,彰显了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他认为,归根结底,40年前中美正式建交,体现了大国应当肩负起的共同责任。(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