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多位院士建言广州构建3小时高铁通达圈

以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从太空俯视,这里是华南地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12月19日讯】(记者刘冠南)以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从太空俯视,这里是华南地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

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水平,共同探寻新时代城市规划设计之道,12月18日,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住建委承办的2018广州设计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专家建言:广州要构建3小时高铁通达圈。

本次论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主题,特邀了包括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广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院士和专家齐聚共商城市发展之道

18日上午举行的2018广州设计论坛开幕式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红卫为何华武院士等论坛主讲嘉宾颁发了“广州城市建设专家顾问”聘书。

“广州的目标是要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市政府副市长马文田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城市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

2017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84万人次,位居全球第13位;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37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七;广州市轨道交通已开通线路共计13条(段),总里程达到392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以城市轨道建设为例,广州目前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837.7万人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马文田表示,广州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综合城市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着力提升广州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和国际竞争力。

本次论坛特邀了何华武、邓文中(外籍院士)、李焯芬(香港)、王复明、陈湘生5位院士和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乡规划院院长陈红缨、东南大学土木建筑交通学部主任王炜等多位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行业著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80多位嘉宾参会。

院士建言广州:构建1-3小时“内外通达圈”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何华武院士为广州建设“枢纽城市”,提出了“外拓通道,内筑网络”的发展思路。

何华武介绍,在2017年,大湾区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6.6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1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2.56公里,是全国路网密度的2.26倍,同时与世界几个大湾区比较,公路网的密度也比较高。港口方面,全球港口集装箱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分别为第三、第六、第七位。其中,广州港的吞吐量达5亿多吨。航空方面,香港、广州、深圳3个机场在全球机场排名中分列第8、第13、第33位,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空港群。

何华武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在交通布局方面就要“内外兼修”。具体到广州的战略布局,可以在铁路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力。

“第一个层次是对外铁路通道,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经济区的高速联系。”何华武表示,广州要建设成为枢纽城市,向外,要增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能力,构建3小时高铁通达圈。即采用高速铁路标准,1.5小时到达省内其他城市,3小时内到达长沙、武汉等其他省会城市以及内陆腹地重要城市。

对于大湾区域内的客运铁路来说,则要“强心、聚轴、放射”构建城际铁路网,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镇间1小时内的交通圈。“总体交通规划应该是打造多极增长、多网融合的大湾区枢纽。要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实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或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轨道网络的高效衔接,融合发展,支撑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我们把旧金山大湾区、东京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拿来对比,可以发现,对于线网密度指标、人均里程指标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线网密度超过了其他大湾区。”何华武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人均铁路线路里程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广州枢纽城市的内外兼修,将支撑人民更美满幸福的生活。

广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广州实施枢纽城市战略,将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以往,广州市民到香港游玩,乘车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而现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两地之间一小时就可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一系列重大的交通工程为人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加速了粤港澳协同发展,也进一步向内陆地区形成纵深影响。(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