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

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

27日至29日,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聚集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参加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探讨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意大利的里雅斯特11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陈占杰)27日至29日,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聚集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参加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探讨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近6年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取得迅速发展,院士来源国家和地区从91个增至104个,新设立包括联想科学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学奖项,青年科学家网络成功启航,全球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大会。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科学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全球认可,科学发展和科学能力建设被公认为国家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二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需要发展科学能力和应用科学来应对挑战;三是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学术界和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白春礼2013年1月正式就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该组织成立以来担任院长的首位中国科学家。他2015年成功连任,将于今年年底卸任,由苏丹科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哈桑接任。

白春礼告诉新华社记者,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们回到各自国家后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还支持了很多年轻科学家,把尚未当选院士的年轻科学家很好地组织起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史凤雅在大会上指出,世界面临一系列迫切挑战,“如果你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员的广泛性和它所代表的技能和经验,你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们有潜力在科学方面发挥全球性的领导作用,以满足目前的迫切需要”。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巴基斯坦著名免疫学家拉比亚·侯赛因告诉新华社记者,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加强了最不发达国家的科研力量,帮助一些没有科学院的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并使之成为当地科学家交流的平台。

侯赛因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各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也形成了集群效应,让更多的其他机构希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成员单位;领导机构也非常出色,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

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高级研究顾问埃娃·奥尔森告诉新华社记者,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这样的机构正是世界所需要的,因此瑞典从1991年开始支持该机构的工作。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从事的研究工作贴近现实,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科学家并肩工作的平台。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也面临一些挑战。白春礼认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要始终致力于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在复杂环境中不断努力;同时,要努力争取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加入这一事业。

“挑战大,机遇更大,”白春礼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要始终全面积极地参与全球科学议程,始终依靠和充分信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青年人才的集体智慧,始终站在跟踪和引领全球科学发展前沿的关键位置。”

本届大会上,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14名中国大陆科学家。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总部设在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现有1000多名院士,其中约85%来自发展中国家。(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