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多台山人参加当年的飞虎队,还有那么多江门地区的人参加中国空军。”日前,在参观完江门台山市博物馆内“志在冲天——中国空军的抗战记忆展”后,台山市民蔡晋感慨道。
【中美创新时报江门11月23日讯】(记者严建广 黄文生)“没想到这么多台山人参加当年的飞虎队,还有那么多江门地区的人参加中国空军。”日前,在参观完江门台山市博物馆内“志在冲天——中国空军的抗战记忆展”后,台山市民蔡晋感慨道。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飞虎队”华侨主要集中在成立于1943年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地勤队和987特别通讯连。这两支队伍约有1600人,其中95%是华裔,当中大多祖籍为台山等地的五邑华裔青年。
江门台山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因为台山华侨以侨居美国最多,而美国航空事业发展较早,不少华侨在美学习飞行技巧及飞机制造。学成后,大量的有志青年回到中国,投身革命及航空事业。加上二战期间,在美的台山华侨踊跃参加“飞虎队”,回到故乡,为中国早期的空军建设及空军工业的创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可以说江门台山是“华侨航空之乡”。
“飞虎队”中的江门人引人瞩目
记者在“志在冲天——中国空军的抗战记忆展”中了解到,当年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航空军“飞虎队”。“飞虎队”于1941年7月来到中国参加抗日,创始人是美国退役陆军航空上尉、飞行教官陈纳德。在“飞虎队”的队员中,有不少人来自江门的台山、开平等地。他们或为地勤人员,或为飞行员加入美国援华空军,参加对日作战。
旅美国著名侨领、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会长、美国空军二战“飞虎队”文物收藏家陈灿培博士今年初在向江门市博物馆捐赠“飞虎队”文物时也告诉记者,陈纳德旗下的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有90%以上是华人,这其中,又有半数以上是江门台山、开平、恩平华人的后裔,尤以台山人居多。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江门人在空军界名人辈出
“事实上,海内外的江门人不仅在‘飞虎队’勤务人员中的数量众多,人才辈出,在飞行员中也有不少英雄。”台山市博物馆馆长叶玉芳说,“而且,在中外空军的历史上,江门人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江门市博物馆和台山市博物馆展出的关于“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的历史资料、图片中,记者了解到,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冯如就是江门恩平人。
1937年,曾驾机飞遍美国华人社区,宣传抗日,募集资金的美国第一位亚裔女飞行员张瑞芬是江门恩平人。
“九一八”事变后,志愿参加中国空军,任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28中队副队长,参与南京、武汉等重大战役,战功赫赫,享有“中国空军飞鹰”美誉的陈瑞钿也是江门台山人。
记者了解到,就在“飞虎队”中,也不乏来自江门的飞行员在对日作战和飞越“驼峰航线”中,表现极为出色。“飞虎队”台山队员陈文宽,早年毕业于美国飞行学校。他以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勇敢的战斗精神,飞越了7600米的高度,完成了“驼峰航线”的试航任务,为开辟这条运输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飞虎队”台山队员马邦基、马绍基兄弟,在“驼峰航线”运输线上频繁往返,不顾生死,在8个月时间里飞行420次运送抗战物资。
“只是我们对他们的事迹宣传的不到位,现在人们知道他们事迹的人少,知道他们来自江门的人就更少了。”叶玉芳说。
“中国侨都”孕育“华侨航空之乡”
“江门之所以出了这么多‘飞虎队’地勤人员、飞行员,与江门侨乡的历史分不开。”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进表示,“这些人员都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江门华侨多、侨汇多,不管是在家乡的江门人,还是旅居海外的江门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他们愿意花钱供子女读本科、硕士、博士,读专业技术学校。”
刘进表示,另一方面,“爱乡”是江门华侨华人的传统美德。叶玉芳也表示,不少台山华侨在美学习飞行技巧及飞机制造。学成后,大量有志青年回到家乡,投身革命及航空事业。在二战期间,在美国的台山华侨踊跃参加“飞虎队”,回来参战,为中国早期的空军建设及空军工业的创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说台山是“华侨航空之乡”。(完)
题图:由于日本惧怕鲨鱼,为了给日本人震慑作用,航空队飞机的机头都漆成鲨鱼头,队标为带翼的小老虎。台山市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