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作家在沪共论“诗情雅意与时代担当”

海外华文作家在沪共论“诗情雅意与时代担当”

第三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近日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以“诗情雅意与时代担当”为主题,少君、刘荒田、王性初、曾晓文等十余位海外华文作家与陈思和等文学评论家与会。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孙丽萍)第三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近日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以“诗情雅意与时代担当”为主题,少君、刘荒田、王性初、曾晓文等十余位海外华文作家与陈思和等文学评论家与会。

据悉,由上海作家协会主办,华语文学网和复旦大学华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年。相比前两届,海外作家的区域更为广泛,涵盖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写作体裁更为多样,有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人数也更多。

“海外写作者普遍是寂寞的。”诗人、散文家刘荒田在上世纪80年代移民美国,长期定居旧金山。初到美国,白天打工,晚上写作。多年后,他在华文报纸上开辟“假洋鬼子”专栏,以幽默笔触刻画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

在刘荒田看来,文学是对移民生活的救赎,“每天打工、上班,写流水账的意义不大,务必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加拿大华文作家曾晓文用“双料硕士、两次移民、双重身份”定义自身。作家的身份仅属于夜晚,白天她是一名IT总监。“为生存写作还是为艺术写作?我坚持的是为灵魂写作,这也代表了一大部分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追求。”

曾晓文认为,所谓“为灵魂写作”并非故弄玄虚,它意味着写作者要努力去把握移民的群体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游走于多重文化间的负担与洒脱。在她的散文作品《背灵魂回家》中这样写道:“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在一起,背负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海外作家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到海外后,我开始学会用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角度观察美国社会。”福建诗人王性初也是定居美国旧金山的文学“淘金客”。他认为,关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海外华文作家的一种时代担当。

评论家刘登翰指出,一些海外华文作家的身份、经历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足以撑起一片可驰骋的艺术空间。“他们的乡愁与古人的乡愁已经大不一样,古人走得再远还在自己的土地和文化中,海外华文作家的乡愁则是异域文化暴雨中的乡愁,文化的乡愁。”

一年一度的海外华文文学论坛受到海外华文作家关注,给异域天空下的写作者们以内心慰藉,也纾解了他们文化的乡愁。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之所以持续举办这一论坛,一方面是基于海外华文文学繁荣发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基于上海这座城市与海外华文文学特殊的渊源,助力推动中国文学日益走向世界的需要。(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