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从低价到高质:“双11”见证中国消费文化变迁

一周前,北京大学生张伟佳已经在购物网站天猫的购物车里加入了多个商品,只等11日当天提交订单。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济南11月10日电】(记者陈灏、杨文)一周前,北京大学生张伟佳已经在购物网站天猫的购物车里加入了多个商品,只等11日当天提交订单。

“我看上的一款电脑显示器,在11日会降价10%。给母亲和女友准备的礼物也会比平时更便宜。”张伟佳说,这些打折商品往往是限量供应的,他已经做好熬夜的准备,在11日凌晨打折活动启动时进行“秒杀”。

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天猫)采用促销的方式将这一天打造成网购狂欢节。当年,在该平台上参与促销的品牌有27个。9年过去了,该平台上参与这一网购促销活动的全球品牌已超过18万个。同时,中国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11月11日这一天开启了促销模式,令“双11”成为一大经济奇观。

数据显示,2017年“双11”当天,中国最主要的两家电商平台交易额接近3000亿元。有分析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电商平台交易额有望超过5000亿元。

“每年的交易额呈指数增长,今年的峰值将是明年的常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

“双11”疯狂的背后,是中国不断释放的消费潜力。尽管中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传统,但这并不妨碍富起来的他们花钱让自己过得更好。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9.3%。

“中国社会有着充足的物质消费需求。”中国传媒大学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王保华教授说,通过技术的迭代,这种需求释放的形式也在发生转变。从十年前商场现金交易为主,发展到如今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购物和支付、商品直接送上门,整个社会的消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实现了转型。“双11”的爆发,正是中国商家与消费者利用这一转变,共同制造了消费能力集中释放的时间节点。

中国便捷高效的物流,和人们对时间成本越来越重视,使这一消费转型几乎没有障碍。在一家银行工作的黄兆先说,工作日他没有时间出门购物,但只需要抽出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在网上买到心仪的鼠标、水果甚至家具,有时候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货。“网络购物的选择性更多,而且我们不必抽出时间去商场,可以留出时间陪伴家人或者读书。”

值得关注的是,“低价诱惑”虽然还是电商企业“双11”促销的主要手段,但品牌和品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首选。

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的吴娟今年为“双11”计划了2600元的消费,她的购物清单包括了化妆品、衣服和母婴产品,无一例外均来自知名品牌。作为一名资深的网购消费者,价格曾是她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如今,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了。她说:“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没必要为了省钱而降低消费质量。”

在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下,一些电商企业也在发生明显转变。中国另一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将宣传语从“多快好省”,改成了“好物好玩”,并明确打出“高质量消费”的旗帜;一些海淘平台也借机加大推介力度,吸引消费者购买进口产品。

曹磊说,消费者不再是谁价格便宜就买谁的,而是追求消费背后的品质服务和购物服务体验,这非常符合当下消费升级和行业整体提升的趋势。(完)

题图:天猫双11撬动线上线下消费联动,图为盒马鲜生内火爆的场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