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18中国无人机公开赛——DCL国际邀请赛在长城打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不同国家、30多名世界顶级飞手在北京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展开了激烈角逐,经过两天的鏖战,来自捷克的Rotorama队与来自英国的Nexxblades队分别获得两个比赛日的冠军,而中国飞手主场作战发挥不俗,由来自深圳的19岁飞手“海浪”李坤煌带领首次参赛的“独角兽”队闯入三强,获得季军。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8月14日讯】(记者阮元元) 8月10日,2018中国无人机公开赛——DCL国际邀请赛在长城打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不同国家、30多名世界顶级飞手在北京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展开了激烈角逐,经过两天的鏖战,来自捷克的Rotorama队与来自英国的Nexxblades队分别获得两个比赛日的冠军,而中国飞手主场作战发挥不俗,由来自深圳的19岁飞手“海浪”李坤煌带领首次参赛的“独角兽”队闯入三强,获得季军。
无人机竞速珠三角“土壤”肥沃
无人机冠军联盟(Drone Champions League)是当前全球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无人机竞速赛事之一,赛事设计兼具专业性与观赏性。此次参赛的中国飞手,分别来自三支队伍:中国龙队是DCL联盟的常规队伍,全程参与DCL在全球各国的分站赛;同时还有10名中国飞手在6月广州举行的DCL中国外卡赛中脱颖而出,以外卡队员的身份组成“独角兽”和“音爆”两支外卡赛队,与7支联盟常规赛队同场竞技。
竞速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超过140公里,0到100公里的加速可在1.6秒内完成,没有GPS导航和智能避障,推重比高达8比1,完全由飞手手动操控,要求飞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路线和动作、穿过精心设计的重重障碍,冲击最后的终点。
比如,这次赛事的举办地点在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DCL的赛道专家特意利用剧场建筑的落差,设计了一个高低错落、迂回曲折的赛道,全长380米,模拟长城的巍峨蜿蜒。飞手们必须操控无人机在起飞后立即迅速攀升,掠过城墙和树木、穿越障碍气门、绕过障碍杆,最终穿过狭小的终点门撞网冲线。
为了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操作,飞手不仅要拥有强大的运动神经,也需要对无人机硬件有专业的知识,每次飞行前都要进行调校测试,将赛机保持在最佳的竞技状态。
随着电竞和机器人格斗的火热,科技与运动相结合成为当今体育行业最前沿的发展方向。无人机竞速作为后起之秀,正在迅速成为全球化、大众化的体育项目。
教练林戈充满希望地告诉记者,无人机竞速发展的“土壤”肥沃,缺乏的是更多年轻的“种子”:“无人机竞速是2015年才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中国和全世界是同时在发展。全世界70%的无人机产自中国,中国70%以上的无人机又产自广东沿海。所以,在无人机竞速运动中,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等也成了先天优势,因此目前在中国范围内,珠三角的优秀飞手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大的。”
赛车手和机器人格斗的结合体
DCL国际邀请赛赛前,两支外卡赛队——音爆队和独角兽队的10名飞手在深圳宝安区荣根学校开展集训。荣根学校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授牌的航空飞行营地,是珠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可以开展无人机竞速训练的场所之一。
上午10时,飞手们陆续现身,无一例外都带着两大件行李,一个拉杆箱,一个大背包,从外观上看足足有几十公斤。箱包里装的是作为无人机竞速飞手的必备“行头”。21岁的杨蔡根打开行李箱,将琳琅满目的装备拿出来。
竞速飞手们使用的无人机,通常由自己组装和维修。音爆队的队长王金政介绍,无人机包含机架、螺旋桨、电机、电子调速器、电池、遥控设备、FPV设备等部件和设备,比赛和训练时都得带上。此外,还有各种型号的螺丝刀、钳子,甚至焊台、焊锡、热缩管、硅胶线等工具,“参加一场比赛,我们一般会准备3架比赛机和2架训练机。无人机损耗很大,随时需要更换零部件,工具和零部件都必不可少。”
训练场位于这所学校的操场,有跑道和大草坪,6道临时搭建的障碍门和附近的篮球架组成了一个简易赛道。在教练林戈的指导下,飞手们顶着高温和炎炎烈日,以1对1或者4对4的方式一遍遍地进行练习。
以一个起飞和落地为一轮训练,几乎每一轮训练中都有“炸机”的情况出现。飞手们频繁地往来于训练场和组装维修室,在飞行状态和维修状态中无缝切换。“这是我们的常态。”王金政说,飞手们既要像传统竞速运动员那样训练自己的运动反射,也必须精通无人机的所有硬件组装、调试和改进。在外界看来,他们就像传统赛车手和时下大热的无人机格斗选手的结合体。
硬件知识靠自学飞行技术靠苦练
记者在一间教室里见到了正在认真检查“战机”,瘦高黝黑的19岁“海浪”李坤煌。这个戴着眼镜有些书生气的孩子,在交谈中展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冷静。虽然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对记者表示,走入无人机竞速圈让他的人生多了另一种选择,而带队教练告诉记者,李坤煌已经是许多赞助商的争抢对象。
无人机竞速圈里年少成名的“海浪”李坤煌之前是在玩固定翼飞机,初三接触多轴类无人机与竞速运动后,很快改弦更张,成为一名专业的无人机竞速飞手。队里很多竞速飞手和他一样,在网上偶然地看到一段视频、参加一场比赛、玩了一次无人机,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此前正在备战高考的时期,李坤煌也有参加训练和比赛。对于他的“不务正业”,李坤煌表示家里人的态度是他的动力之一:“爸爸一直没有明说是支持还是反对,但是我妈一直比较尊重我选择的路。”
在成为一名竞速飞手的过程中,组装维修可以通过教程和他人指点来自学,飞行操控的技术就只能通过一遍遍的苦练来达成。李坤煌在圈内公认天分极高,但早期也得靠单调重复地绕树飞行来提高飞控技术。
“在无人机竞速运动中,使用FPV护目镜,以第一人称视角操控无人机,就像我在现实世界中随心所欲地驾驶着高速飞行的飞机。”中国龙队的Ken说,享受在高空高速竞争中疯狂分泌肾上腺素的刺激,却不用担心受伤,让他爱上无人机竞速运动,甘愿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
19岁的飞手李坤煌在检查战机。阮元元 摄
题图:李坤煌(左一)带领团队斩获季军。阮元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