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为广州制造业增添“芯”动能

6月2-3日,广州半导体座谈会、广州半导体高峰论坛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来自中国各地10余名院士专家,50余家市内半导体企业代表建言献策。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6月4日讯】(记者张伊欣 黄茜 郭哲涵 赖伟敏 黄志伟)6月2-3日,广州半导体座谈会、广州半导体高峰论坛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来自中国各地10余名院士专家,50余家市内半导体企业代表建言献策。

去年12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引入广州首座12英寸芯片厂——“粤芯”,将联合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产业基金等15家企业,打造中国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协同式芯片制造项目。

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种种迹象表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以实际行动填补集成电路制造的短板,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的态势,强化广州“芯”动能。

半导体是一类材料的总称,可分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四类产品,其中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占半导体市场八成以上。集成电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的大型集合,芯片是由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或单一类型集成电路形成的产品。

研究数据表明,集成电路产业1元的产值,可以带动信息产业10元的产值和100元国内生产总值。2017年全球芯片销售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

“广州原来产业链不全,没有制造,封测不全,设计相对小、少。“芯谋市场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研究集成电路产业的机构,其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

总结两日会议发言,广州集成电路产业长期存在设计企业偏小、制造环节空白、封测行业不强的问题,整体附加值较低,主要以外资企业和品牌的加工贸易为主,特别是高端制造仍然空白,至今还没有建成一条集成电路制造线。

从产业链的角度,集成电路的生产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个主要环节,产能转移难度往下游逐级降低。其中知识密集型的IC设计最难转移,需要靠自主发展,国产化迫在眉睫。而集成电路在广州打造国际“软件名城”、世界“显示之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州目前拥有泰斗微电子、润芯、硅芯、新岸线、昂宝、安凯、中大微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及兴森快捷、安捷利、风华芯电、新星微电子、丰江微电子等一批封装测试企业。广州及周边地区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最大的集散地和消耗地,最具备发展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之都的条件。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ISA )统计,去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411.3亿元,比上年的4335.5亿元增长24.8%。北上深以及厦门、南京、合肥等城市都在奋起直追。

2017年底,广州市引入了12英寸芯片厂粤芯半导体(简称“粤芯”),填补了广州高端芯片生产线的空白,一批上下游设计与封测项目随之先后进入,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拉开序幕。(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