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闭幕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众多中外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景展开讨论,而“人才”成为了会议上的高频词汇。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天津5月19日电】(记者郭方达、尹思源)在18日闭幕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众多中外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景展开讨论,而“人才”成为了会议上的高频词汇。
“中国智能产业还处在孕育阶段,产业爆发期远远没有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指出,中国智能产业要达到2020年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预期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人工智能产业要有大幅增长。
“中国在供给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其中需要格外重视的是人才缺乏。”李德毅强调。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约30万人。其中产业人才约20万人,大部分分布在各国AI产业的公司和科技巨头中;学术及储备人才约10万人,分布在全球367所高校中。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2017年前10个月内,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200%。由于合格AI人才培养所需时间高于一般IT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填补。
针对目前中国在AI领域的人才短缺现状,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认为,应当从人才引进与培养两个方面着手。“以天津高校为例,南开大学所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
刘刚表示,人工智能企业是人才的最终流向,而这类企业一般不在高科技园区,反而集中在中心城区,比如北京海淀区,或者次中心城区,比如阿里巴巴周边区域,这些区域基本都依靠着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也就是说,依托人才和科研环境发展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更凸显了人才集聚的必要。”
《白皮书》显示,近2年,从事AI工作的人才中,有89%的人来自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贡献了最多的行业人才。
目前,中国共有67个城市拥有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AI人才。截至2017年底,北京作为AI中心城市,以27.87%的人才占比位列第一,上海与杭州分别以12.08%与6.48%位列二三位。
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张宇智就职于上海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他认为,技术只有落地了才能造福社会。“待遇确实还不错,但行业对技术要求很严格,竞争也激烈,对于未来的发展,我持乐观态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