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西方为何重新关注马克思

德国特里尔市,在距离马克思故居不远的广场上,不久前矗立起一座高达5.5米的马克思雕像。它揭幕的日子就定在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陈静)德国特里尔市,在距离马克思故居不远的广场上,不久前矗立起一座高达5.5米的马克思雕像。它揭幕的日子就定在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近来在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人们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向这位给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伟人致敬。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社会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声音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

再度关注

位于德国西南部的特里尔市是马克思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17年。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除了竖立雕像,特里尔市还发行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零欧元面值纪念钞。第一批5000张已经售罄。当地旅游部门官员说,零欧元的设计契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冯颜利说,历史已经证明,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一次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的。不仅仅是国外学界,国外商界、政界都想从马克思著作中寻找良方。

一套名为《青年们,读马克思吧》的读本在日本引起了阅读马克思著作的小热潮。作者之一石川康宏说:“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这是‘马克思的复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有对于一种新鲜学说和崭新希望的惊喜,他们认为马克思学说是关于更自由和适于生存的社会的学问。”

德国柏林技术与经济大学教授米夏埃尔·海因里希是当代德国研究马恩全集特别是《资本论》文献的权威学者之一。他指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就出现马克思著作读者人数增加的趋势。

“随着(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逐渐造成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生态退化等,90年代中期逐渐产生了用马克思的理论反思新自由主义的声音。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海因里希说。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几年前出版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如今已被翻译成多国语种。该书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加剧。皮凯蒂曾表示,这本学术著作之所以引起热议,正是因为契合了全球对财富不平等现象的忧虑和关注。

中国因素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重获关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中国。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让马克思主义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遭遇困境,社会乱象纷呈。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令世界瞩目。

“中国发展得好,又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前景光明。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又从科学变为实践,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关注马克思及其著作的人自然不断增加。”冯颜利说。

在琼斯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他国家自然而然地会借鉴这些经验,也可能施用于本国实践。“人们将重新燃起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著作的兴趣。其他国家共产党的热情也可能重新受到激发。”

当代意义

海因里希正在撰写马克思的传记《卡尔·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的诞生》,第一卷计划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上架销售。

海因里希发现,现在有关马克思的著作很多,但其中一些作者认为,马克思的观点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已经不适合用来解释现在的社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著作驳斥这种论调。

英国剑桥大学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持类似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然不落伍,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解释世界的思想,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在德国左翼党执委会前委员沃尔夫冈·格尔克看来,直到今天,世界还是像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规律那样运转。“马克思是一个标志和标杆,虽然他是在19世纪提出的观点,但这些观点现在还适用。”

熟知国外马克思研究现状的冯颜利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相信随着全世界阅读马克思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将不断获得认同,其影响力也将不断增强。(参与记者:任珂、郑扬、朱东阳、金悦磊、桂涛、周珺、田栋栋、杨汀、陈进、韩梅、王腾飞、杨永前)(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