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 “广州可能是我投资的重点”

香港特区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 “广州可能是我投资的重点”

66岁的梁锦松人生第一次来广州还是孩提时。他祖籍在广东顺德,几岁起经常跟随父母回乡下,都要经过广州转车。那时,来往穗港,可以搭乘火车,也可以乘坐当时的“公路车”。由此,车站所在地白鹤洞成为梁锦松对广州的第一印象,让他记忆至今的还有爱群大厦。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4月12日讯】(记者王丹阳)66岁的梁锦松人生第一次来广州还是孩提时。他祖籍在广东顺德,几岁起经常跟随父母回乡下,都要经过广州转车。那时,来往穗港,可以搭乘火车,也可以乘坐当时的“公路车”。由此,车站所在地白鹤洞成为梁锦松对广州的第一印象,让他记忆至今的还有爱群大厦。

“几十年来,我看着广州一步步变化,有很多感触。”在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分会现场发完言,随后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的梁锦松说。他说,从以前他跟着父母往回带东西,到“现在物品什么也不缺,内地的生活有些比香港好?”,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GDP占世界2%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和功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和难点。大湾区该怎样有效融合?

4月9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第二日,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讨论成为当天最热、最受追捧的一场分会。原本在下午1点半开始的论坛,中午12点半就开始有人在门外排队等候。虽然有电视、手机直播,但到散场时,仍有不少嘉宾和媒体等在门口。

在会场上,南丰集团CEO、香港特区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以个人亲身经历对大湾区的人才、金融中心、创新、民生提出了四条建议,引发热议。民生建议就包括推动香港和国际医生在大湾区的试验区医院门诊工作。

会后,梁锦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他的四条建议可能将很快落地。几个月后,他的医院将在广州市中心开业。同时,梁锦松也畅谈了自己与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中的联系。

将在广州市中心开医院

记者:您在博鳌论坛提了四个有关大湾区的建议,还有什么补充吗?

梁锦松:这四个建议已经很具体,而且应该是可以落地的。就像马兴瑞省长所说,要一步步来。事情总是发展的,思路、想法也在变。等这四个建议落实了,我再提。(笑)

记者:怎样看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的地位?与广州的联系有哪些?

梁锦松: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广州自古就是往外通商的要道,广州也是广东政治、商业、文化最重要的地方。南丰集团除了做房地产之外,还涉及高科技、医疗、养老和教育。我们目前在深圳、惠州有医院,在成都的2家医院将增开至7家,我们也将在上海进行居家养老的试点。

在广州的琶洲,我们有两到三栋物业,包括酒店、零售、写字楼。几个月后,我们的医院将在广州市中心开业,会有不少名医进驻。在高科技、医疗、养老、教育领域,广州将可能是我的重点。

曾和伏明霞体验内地医疗

记者:为什么有兴趣在广州开医院?

梁锦松:如今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居民需要好的医疗,而我们可以引进国际上好的方法和技术。当然,医院职员主要还是内地人。我们就是想把国外最好的东西和国内最好的东西结合,为广州居民和在广州居住、工作的香港人服务。这样一举两得。

记者:广州已经有像和睦家这样的医院,南丰有什么优势?

梁锦松:第一,内地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不能说别人做了,我们不做。第二,我们的定位不同,最终是看谁的服务好。并且现在,进驻广州的医院还不够。

记者:你在内地有没切身的就医体会?

梁锦松:有(笑),不过是很久之前。那时,我刚离开(香港特区)政府,和太太(伏明霞)在北京生活,当时她还在清华读书,我陪她。有一次,她生病了,我们去了一家中外合资的医院,因此对内地就医有了实际体验。应该说那家医院不错,但可以更好(笑)。

希望更多港人定居大湾区

记者:在博鳌已经有医疗旅游先行区和超级医院,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药品。您有没去看过,有什么想法?

梁锦松:博鳌是个好地方,空气好。但在博鳌开医院和在广州、深圳开同样的医院,我猜可能是不一样的服务。博鳌适合旅游型的医疗,比如急诊不能在博鳌看,要去城镇中心。其次,看病的人还要带家属。这和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开医院是不一样的。

记者:香港的医疗资源也很紧张,在各阶层间也不平衡。您刚才在建议中提到把香港和国际的医生引入内地,会不会由此担心香港的医生资源不够用?

梁锦松:第一,加强供应,香港有能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生。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是世界排名领先的医学院。第二,扩大需求,在我任职的那届(香港特区)政府,就有香港人可以在大湾区内居住、工作,但他们退休后却还是回到香港。主要就是因为内地的医疗资源不够。如果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用香港人觉得好的医疗服务标准来服务,就可以鼓励更多的香港人到大湾区去工作、居住、养老,也能更好地服务大湾区的内地居民。

当然,也有很多大湾区的人想把内地好的医疗介绍到香港去,这样的交流没啥问题。(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