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建成
25日,记者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艺鉴定和验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位于东莞的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于当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
【中美创新时报东莞3月25日讯】(记者陈启亮) 25日,记者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艺鉴定和验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位于东莞的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于当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见图,孙俊杰 摄)。
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通过工艺验收后,装置将面向用户开放运行,并力争5月底申请国家验收。
设备性能全部达到验收指标
中国散裂中子源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共建单位为物理研究所,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6.5年,总投资约2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中子散射实验用的中子谱仪,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
工艺鉴定验收专家委员会评价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研制设备质量精良,调试速度快于国外的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加速器、靶站、谱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显著提升了中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例如中国首次研制成功25Hz交流谐振励磁的大型二极和四极磁铁及电源,交流磁场精度达到同类装置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制成功液氢慢化器,通过靶-慢化器-反射体紧凑耦合的物理和工程设计,保证靶站高中子效率等。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将为中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并为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许多瓶颈问题提供先进研究平台。该装置将作为广东省正在建设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单元,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去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11月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今年春节期间,科研人员加班加点,继续进行紧张的调试运行。期间加速器运行稳定,束流功率和连续运行时间均创调束以来的新高,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即通用粉末衍射仪、小角散射仪和多功能反射仪,均顺利完成样品实验。通用粉末衍射仪已经完成两个高水平的用户实验。
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一期三台谱仪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作用,为广大用户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装置作用,满足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用户迫切需求,专家委员会建议:“中国散裂中子源应尽快达到设计指标,实现稳定运行。在装置通过验收后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立项,开始后续谱仪建设,进一步提升束流功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