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剑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
春雷阵阵,催人奋进。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美创新时报中山3月21日讯】(记者孙嘉琳 何伟楠)春雷阵阵,催人奋进。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中山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落实“三个第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融入城市群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产业创新中心”正是中山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定位之一。
事实上,“创新”与“人才”无疑是近年中山“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的核心。无论是越来越突出“创新”元素的招商项目,还是对创新人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政策,“3·28”作为中山市一年一度的盛事,体现的正是这座城市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借助创新与人才为实体经济插上新翅膀的真实写照。
国际团队“加持” 创新迈向世界级
今年“3·28”,日本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张成、张险峰博士将再一次来到中山。与去年来参加路演、项目对接会不同,这次他们将作为签约项目之一的负责人上台,明确落地中山,入驻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广东逸仙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科技”),研发和生产中国首个采用柔性系统的高精度人机协作机器人。
据了解,该团队带头人张成是早稻田大学博士、助理教授,拥有十几年自动化控制工程及机器人相关研究经验,在日本大型企业有多年产品研发经验。他即将在中山市研发和生产的机器人,应用的正是国际尖端技术。
“跟传统的机械臂相比,这个创新团队研发的产品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关节结构减少电机负荷,增加机械臂的运动速度及控制精度;再者就是利用了敏感度高的接触传感器,预防机械臂与人或物体发生碰撞,更加安全。这个产品还采用手动示教的柔性化系统和关节的模块化设计,适应更加多样化的工作环境。”逸仙科技总经理陈庆武说,该团队所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安全性、精确度上有所突破,而且售价也有优势,大约比目前同类功能的机械臂售价低一半以上。
在太平洋彼岸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知名的SkyDeck加速器坐落在大学城最高建筑物的顶楼,不仅可以俯瞰校园,更链接了伯克利的科研和创新资源,还有硅谷的资金和技术资源。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将可以为中山的企业所用。去年12月,中山市政府与SkyDeck达成合作意向。后者将在中山开展“全球创始人计划”,为中山优秀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务,为中山对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提供“捷径”。
依靠制造业“起家”的中山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优良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人居环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一员,中山近年来积极“放眼世界”,着力引进世界级的创新团队和平台。
去年,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户中山。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中山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已经达到385家。随着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山与国内外高端创新团队的合作日益密切,利用强大的产业基础,实现最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将不再遥远。
2018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坦洲科创岛、三角迪茵湖科创基地将与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构建起“两区一岛一湖”的格局,成为中山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除了对标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探索组建国际孵化器和加速器,中山还将引进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创新团队。
培育创新“龙头” 打造产业新引擎
产业创新就是让团队带来的项目转化为企业推出的产品,成果转化是关键。
3月20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丰盛路,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雷特”)宽敞的车间里,一台长7.5米、宽6.5米、高3.8米的“大块头”已经完成组装,正在等待发货。落地中山仅一年多,这家年轻的智能制造企业用一年时间自主设计研发,为饲料环模钻孔行业量身定制了这台航母级旗舰机型。第二台机器刚刚下线,第三台机器已经被企业预订,将于日前正式开始组装。
“传统的工业母机,一般产品比较单一。而新型的智能工业母机,只要输入相关技术参数,就可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产品。”迈雷特总经理林守金介绍,这台型号为“MLT-8V-1200”的工业母机强大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同时完成环模8工位钻削加工,将原本需要45天的环模钻削工艺缩短到一昼夜。更重要的是,迈雷特利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系统为它装配了一颗智慧“大脑”,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定制化。企业只需按照订单来生产产品,实现了产品“零库存”。
迈雷特的迅速成长,是中山大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2016年正式在中山落地的迈雷特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端智能装备重点扶持企业,也是中山市智能装备重点引进工作母机企业、2016中山市重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重点支持企业。
近年来,中山瞄准“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聚焦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培养了诸如迈雷特、联合光电、康方生物等一批产业创新“龙头”,这些迅速成长的企业创新主体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017年,中山市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数量超过1700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企业创新主体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据了解,围绕培育创新企业,中山今年将继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全方位、全成长周期服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广东百强;加大中小微企业研发支持力度,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为人才“开门” 汇聚创新动力源
距离第五届中山人才节还有一周,“千人专家”于洪宇忙得不可开交。一年前,他成为第四届中山人才节引进的5名“千人计划”专家之一。随后,他带着自己的研究项目入驻中山留创园翠亨新区分园。
一年间,于洪宇的研究成果落地扎根,他创立的中山和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芯生物”)也顺利走上正轨。上周,和芯生物研发的“电传感全自动免疫检测平台(蛋白芯片)”已经送至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通过检验后再经过临床验证、申请生产许可等流程,这项新成果将有望走出实验室,于明年正式量产上市。
“长期以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传统、成熟的免疫测定技术被国外巨头垄断,这项新技术将有望打破这种局面。”和芯生物总经理刘锋介绍,于洪宇是世界级半导体专家,他首创的“电传感全自动免疫检测平台(蛋白芯片)”将有望将临床免疫测定技术的灵敏度提高到新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将大大扩大监测覆盖面,并降低免疫检测成本,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这种科技成果带来的服务。
于洪宇等“千人专家”的创业之路是中山市近年来人才政策日益开放的一个写照。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洪焰表示,近几年,人才节和留创园已经成为中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两大主要平台。去年,留创园及其分园共引进77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青年“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3人。而今年,中山还将继续加大对留创园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镇区留创园分园建设,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引进更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去年,中山再推出引才新举措,降低人才入户门槛,大专学历或获得有效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连续参加社保满一年的即可申请落户中山。落户由难变易,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在系列人才政策刺激下,去年中山人才入户总量大幅增加,结构进一步趋优。市人社局副局长黄志国介绍,围绕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接下来中山还将继续完善和细化“人才18条”政策,推动人才服务举措落实到位。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周到的人才服务措施正在为伟人故里增添新的吸引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动力。(完)
题图:去年,留创园及其分园共引进77名高层次人才,留创园已经成为中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平台之一。 叶志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