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资产不再沉睡:一个村的“三变”改革

让农村资产不再沉睡:一个村的“三变”改革

进入腊月,村民李世成已经开始盼着在外打工上学的儿孙们回家过年。“再有十来天,娃们就该放假回来过年了。”虽然与在城里打工的儿子不能经常见面,但李世成的日子却也过得舒心。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西安1月28日电】(张骏贺 陈曦予)进入腊月,村民李世成已经开始盼着在外打工上学的儿孙们回家过年。“再有十来天,娃们就该放假回来过年了。”虽然与在城里打工的儿子不能经常见面,但李世成的日子却也过得舒心。

原先,因为家里有六七亩地需要耕种,李世成的儿子没法腾出手外出打工,一家六口的收入仅靠着李世成在村委会挣的工资和几亩耕地的收成。“原来地里的庄稼,刨去人力等成本,每亩也就能挣二三百块。自从把土地流转给村上,儿子出去打工,每亩地每年还能有1500块钱‘分红’。”

李世成所在的簸箕掌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西北部洩湖镇,北依骊山,南望白鹿原,因背靠大山形似一只倒扣的簸箕而得名。几年前,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种植和劳务输出,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500元,是省定重点贫困村。

想要村民们富起来,就要发展产业。但长久以来,簸箕掌村和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一样,缺少发展产业的资金。村民们有地,但收成不甚理想,不少土地撂荒。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中国不少农村进行了“三变”改革的探索。所谓“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农村集体土地等资源、一些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村民自有耕地的经营权、使用权,量化为资本的形式入股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发展产业,让村民们变为股东。

从2014年开始,簸箕掌村也开始探索“三变”改革,盘活农村地区“沉睡的资产”。村里成立了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让1039个村民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村民赵武田拿出一个红色“蓝田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给记者看,证上既列明了赵武田一家四口的持股情况,也详细记录了赵武田一家股权的变更情况。“2017年11月20日,因财政投入变更,由统筹办为转出方,股权变更额为9.88股,总持股量变为1133.988……”

土地、资金等资产盘活后,发展什么产业?簸箕掌村虽然土地贫瘠,但森林覆盖率达80%,村前有水鸟成群的女娲湖,村后有清晰可见的终南山,还有在都市里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还有“华胥氏族伏羲和女娲结成夫妻捏泥造人”的神话传说。于是,村里有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计划。

如今,由村股份合作社下属旅游公司开发的多项旅游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寒冬本是乡村旅游的淡季,但集中部分村民土地使用权开发运营的伏羲岭滑雪场,仍迎来了数十名游客。

滑雪场负责人李海洋介绍,滑雪场共占地60余亩,从15年年底开始营业,平均每周末能有七八百人前来体验滑雪的乐趣。

滑雪场也以就近原则给附近村民提供了20多个工作岗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如今,该村四组的53岁村民李水娃成了滑雪场的一名“魔毯师”,负责管理滑雪场边上的电梯,安全运送滑雪者登上滑雪坡。“现在既有合作社的分红,还能每月在滑雪场挣2000块左右的工资。”

2015年至今,簸箕掌村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村集体资金已超过4000万元,破解了村集体有资源无资金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让簸箕掌村换了新颜。一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平坦的街道、一座座整齐的二层楼房。“给你看以前的照片,你根本就想不到以前村子是那样的老旧。”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说,“4年时间,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多,从2500元增加到13500元。”

虽然“三变”改革让老百姓初尝甜头,但这个村落的振兴才刚刚开始。李志刚说,村集体对产业运营经验的缺乏,让乡村旅游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下一步,我们要与有经验的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思路,争取让村民获得更多的股份分红。”(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