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炤博士:旅居海外六十年的中国情结

胡运炤博士:旅居海外六十年的中国情结

 在美国大波士顿乃至新英格兰地区,年届七旬的侨领代表胡运炤博士(Ph.D),以其早年在美东地区美国著名大学从本科直到博士的留学学子、到世界著名企业任职从事了二十五年ABS工程塑料研发的科学家、再到退休后跨界经营大波士顿地区最大规模华人超市的企业家不同身份所跨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丰富经历,构成了他在美国成功人生的精彩“三部曲”。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月15日特稿】(记者 温友平)在美国大波士顿乃至新英格兰地区,年届七旬的侨领代表胡运炤博士(Ph.D),以其早年在美东地区美国著名大学从本科直到博士的留学学子、到世界著名企业任职从事了二十五年ABS工程塑料研发的科学家、再到退休后跨界经营大波士顿地区最大规模华人超市的企业家不同身份所跨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丰富经历,构成了他在美国成功人生的精彩“三部曲”。

为此,美国华文新锐媒体《中美创新时报》记者近日对胡运炤博士进行了专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胡运炤从小出生在上海,于1957年还是10岁小孩子的时候就随父母全家移居到了香港,之后又于1966年在完成了香港中学学业后,按照自己的志向经过申请成功来到了美国罗德岛大学留学,从此开始了他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生之旅。胡运炤博士说,回顾自己从小就离开建立不久的新中国先后移居到香港和美国,已经整整六十年了,但自己心中始终装着一份厚厚的中国情结。这或许正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从中国移居海外整整一代乃至几代华人的共同心声。

 

童年生活:享受新中国50年代上海的美好时光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自己在故乡上海的童年成长时光,是胡运炤博士人生最为美好的记忆。

胡运炤博士回忆说,自己是于1947年在上海出生的,之后的童年时期是在上海市蓬莱区(现为黄浦区)南市一个里弄里逐渐长大的。上海解放前,胡运炤还随父母亲曾经在以前的法租界生活过。对于自己的童年生活,胡运炤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自己上了小学之后的那段学习经历。

当年,胡运炤所上的小学是上海市蓬莱区第一中心小学,属于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代公立学校,来这里上学都是家庭生活贫穷的孩子。这对于父亲早已经于1951年就到了香港当一名挪威航运公司海员的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胡运炤这位孩子来说,要进入到这所属于“贫下中农”公立学校念书却并非顺利,因为这时候胡运炤的父母亲被定为“小资产阶级”。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成份的小孩怎么能够上属于“贫下中农”小孩子的学校?于是就有人到学校投诉。辛亏时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鲍老师的大力帮助,最终才顺利入学成为这位鲍老师班里的一名新生。

胡运炤博士回忆说,他很幸运遇到了这位班主任鲍老师。正是这位鲍老师,让他在小学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并培养成为他一生求学研究的良好习惯和方法。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这位女鲍老师,经常教导学生孩子们不要死读书、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思考、提问。因此,这位鲍老师上课非常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提问,并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下,胡运炤非常喜欢听鲍老师的讲课,而且还非常积极的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

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一直跟着这位鲍老师从一年级念到四年级,受她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并逐渐养成了爱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胡运炤至今还认为,他的这位班主任老师是当时学校里最好的老师,鲍老师每年都被评为劳动模范,代表全校教师到北京开会参加表彰大会。因为鲍老师是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所以每年至少有两个月时间,要把自己班级的学生从小教室安排到学校的大礼堂上课,为师范毕业的实习生上示范课。每到上示范课的时候,胡运炤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更是积极回答和提问。他说,这短短小学四年的启蒙教育为他日后在适应香港中学乃至后来申请美国大学进行攻读都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除了丰富活跃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四五十户弄堂家庭邻里间的淳朴快乐时光也给幼小的胡运炤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胡运炤博士回忆说,那时候,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一切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单纯淳朴,新中国政府更是一切为人民服务。在他整个上海童年生活的记忆中,弄堂里的生活总是充满亲切无间的气氛,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生活非常安全,几乎可以夜不闭户,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没有压力,只有信任和关心。

正因为如此,尽管这段时间胡运炤母亲独自一人在家里操持照顾着四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但是邻里家庭之间的相互帮助照顾和充分信任,很好地帮助胡运炤母亲一家人渡过了清苦却也充满欢乐和安全的生活日子。

图:胡运炤两岁时在上海的全家福照片。

这段时光成为了胡运炤中国情结的最初最为深刻的记忆。尽管在1957年他随父母移居香港之后,新中国随之而来不停地各种运动实际上对中国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胡运炤对于新中国那份追求富裕新生活的美好印象。

 

移居香港:适应殖民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胡运炤博士的人生阶段中,他认为自己适应环境最为艰难的时候就是自己从故乡上海全家移居香港的那段求学日子。而胡运炤全家移居香港主要就是因为其父亲在香港工作的关系。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原本是小资产阶级家庭背景的胡运炤父亲,为了寻找新的家庭谋生出路,通过一位朋友介绍,只身从上海去到了香港当了一名挪威航运公司海员。当时香港航运业发达,集聚了来自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航运公司。发达的香港国际航运业需要大量的海员这一劳务大军。因为海员工作辛苦,英国人、挪威人都是从事航运公司较高职位,而不愿意去当普通海员。中国人向来吃苦耐劳,这些跨国航运公司也就十分乐意招收中国人为海员。尽管海员工作辛苦,但是工资却是其他普通行业工作的三四倍。作为一位从中国大陆来到香港谋生的胡运炤父亲来说,已经是十分满意这份工作了。

胡运炤父亲去到香港当海员之后,年幼的胡运炤四兄弟就由母亲一人照顾。海员工作常年在海洋上风吹日晒,胡运炤父亲回到上海家乡与妻儿团聚的日子自然很少,这种为了全家生计聚少离多的家庭生活,最终促使胡运炤父亲决定并通过努力,将全家于1957年迁居到香港。这一年,胡运炤正好十岁,他大哥十四岁、二哥十二岁、弟弟八岁。从此之后,已经十分懂事的胡运炤四兄弟终于可以和父母亲一起生活了!

来到香港,胡运炤最大的任务就是继续上学完成他未来的学业。胡运炤回忆说,香港教育提倡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因此,香港最好的中小学校就是私立学校,其中包括基督教、天主教等教会学校,其次才是面向大众的公立学校。由于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但又是中国的国土和文化,所以在中小教育体系中又分为90%的英文体系和10%的中文体系,而英文体系的教育明显优于中文体系。

对于只有10岁、在中国内地从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胡运炤面临最大障碍就是上学学习英语,但其他学科的成绩都很好。刚到香港上小学五年级时,只是随便找了一所小学就读。

小学学习一晃就过去了,胡运炤学习道路上才真正面临着体现香港精英教育特点的中学升学问题。按照当时英语水平,胡运炤就连面向普通大众学生的公立中学都很难被录取。好在这个时候,香港苏浙同乡会创办了一所“苏浙公学”,刚创办两年,主要招收苏浙同乡会的家庭子女,完全是属于社团创办的公益性办学目的中学。于是,在苏浙同乡会的帮助下,胡运炤在来到香港的第三年,读完小学后就进入到了香港“苏浙公学”,开始了整整五年的从初中到高中阶段学习生活。

尽管是一所由商会社团组织创办的中学,但是随着办学经验的丰富,学校的办学质量也逐年提高。在这所中学,让胡运炤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数学、化学等理科成绩优良,深受小学班主任数学老师启蒙培养的影响。但是文科方面就表现一般,一篇文言文《出师表》不知背了多少次最终还是背不出来!胡运炤回忆说,他从小学习就不喜欢死记硬背,而是喜欢理解、喜欢融会贯通!他说,这主要还是深受小学鲍老师的启发式教学的影响。

图:胡运炤(右)十八岁时和同学在香港工展会前留影。

在整个香港中学阶段,最让胡运炤记忆深刻的还是自己如何加强英语学习的过程。胡运炤中学阶段上的是英语体系的课程,这对于他英语底子薄功底差的学生来说,注定要比别的同学学习更加刻苦钻研。因此,除了课堂上学习的英语课程内容外,胡运炤经常到香港图书馆去阅读各种英语书籍,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词汇量和各种英语语境,大胆同身边讲英语的同学以及不同人群进行交流。久而久之,胡运炤的英语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所有课程的考试成绩不管是学校考试还是香港中学会考都站到中上游水平。

1966年春季,胡运炤即将高中毕业准备申请大学。当时,作为一名香港的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申请本土唯一的香港大学和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大英联邦国家的大学,很少学生去申请美国的大学。因为在当时,香港不承认美国大学的学历,也就意味着美国大学毕业回到香港后,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途。但是,胡运炤却具有创新的思想,针对自己的功课成绩和家庭经济状况,在申请大学的时候独辟蹊径地选择了美国的大学。

其实,就在高中毕业的前两年,爱到香港图书馆看书学习的胡运炤就经常阅读美国方面的图书,尤其是针对美国大学教育及其2000多所大学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阅读了解,最终他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大学教育提倡普及性教育,而非大英联邦大学的精英教育。正因为普及性,所以美国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也具有相当数量水平一般的大学。在经过反复地比较之后,胡运炤决定申请的大学是美国东部最小一个州的州立大学——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好,所以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时,就选择了化学工程。最终,在1966年春季,胡运炤如愿被美国罗德岛大学录取!

 

十年寒窗:成为美国著名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对于一位从新中国故乡上海移居香港,才适应香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中学生,又要离开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美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始一种全新的求学生涯,胡运炤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对于美国社会制度与自己中国生活和教育背景的将会遇到怎样的融合和发展呢?

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是美国罗德岛州首屈一指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创办于1888年,位于美丽的海滨小镇金斯顿(Kingston),学校邻海而建,距离美国东部地区纽约市和波士顿市这两个当时正朝国际化发展的城市的距离均在三小时车程以内,学校生活非常丰富。

来到了这座美丽的罗德岛大学,胡运炤并没有感到十分陌生。这或许是他在香港中学时期就长期阅读了解美国大学及其社会制度等有关文章的缘故。对于自己的专业,他选择了罗德岛大学化学工程这个美国大学排名中的重点学科。胡运炤说,这得益于自己的数学成绩好,同时也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规划。由于自己的留学目标明确,并且秉持了从小学就开始养成的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胡运炤很快就完全适应了这里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胡运炤所就读的罗德岛大学化学工程系本科所在班级是一个小班制,只有16名学生,除了他是来自香港的华人留学生外,其余都是美国当地学生。胡运炤成为了所在班级同学中唯一“外国人”。胡运炤入学的当年,罗德岛大学本科生中的华人留学生很少,基本上只有来自香港的几位同学,而攻读研究生的华人留学生却相对较多,主要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几十名同学。尽管中国华人留学生整体数量较少,但是罗德岛大学华人留学生还是有自己相应的中国学生社团组织——罗德岛大学留美中国学生同学会。入学不久,胡运炤就被推荐当选为罗德岛大学留美中国学生同学会副会长。

胡运炤回忆说,自己在当选为罗德岛大学中国学生同学会副会长的几年时间,主要就是则重中国留学生们的社交、学习和生活进行互相帮助和互相交流并共同成长提高。所做的工作诸如接待新生入学、帮助同学进行学习规划、举行不同主题座谈以及组织娱乐交流等等。通过组织这种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胡运炤不仅仅是一位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还是一位乐于帮助别人、善于与人交流合作的学生领袖。

美国大学是倡导个人为核心价值的自由式教育。胡运炤回忆说,罗德岛大学,在当时有一个“Party大学”的美誉称号。这里的在校大学生经常组织各种各样party活动,内容丰富,各种社交上场合的行为,诸如喝酒、吸烟等也是充斥弥漫其间。对于这样的社交活动,尽管胡运炤只是偶尔参加,但是他始终以一位从小就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参与,其中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至今铭记的做人原则:绝不做对自己有害和对别人有害的事情。他认为,在Party社交活动上经常喝酒和吸烟的行为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害的。这种有害于自己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正是这种做人原则下,胡运炤到现在还是烟酒一点不沾。

作为一位留学生,胡运炤不但开始对自己逐渐形成做人做事的严格原则,而且还有明确的人生规划目标。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阶段过程中,他给自己的求学目标就是要取得最高博士学位(Ph.D),然后到社会参加工作。这是他一进入罗德岛大学就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之后,胡运炤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克服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向前迈进!

深知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胡运炤在当初申请罗德岛大学时就有明确想法,因为罗德岛大学离纽约这座工作机会较多的城市很近,所以有利于自己到纽约打暑假工,以此帮衬解决自己读大学的生活费用。从大学第二年开始到第四年连续三年的每个为期三个月的暑假时间里,胡运炤就来到了纽约同一家比较高档的餐厅从事服务员的工作,而且每次暑假都能够赚取两千多美金,这笔打工收入足够他一年的生活费用。在三年的纽约餐厅打工生活,更让胡运炤这位在校大学生在纽约这座世界繁华的大都市里接触了社会,增加了社会阅历。期间,他还介绍了自己的同学也加入到了这家高级餐厅的打工生活,帮助同学共同成长和进步。

1970年,胡运炤以优异的成绩在罗德岛大学本科毕业后,又以申请奖学金的方式进入美国宾州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开始攻读化学工程硕士。

理海大学是一所以工程科学著称的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1865年由企业家艾萨·帕克(Asa Parker)创建,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自十九世纪建校以来,学校发展始终以工科为重点,其工程学在全美享誉盛名。里海大学仅设有4个学院,即罗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小型私立大学,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精英教育。胡运炤攻读的是罗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专业方向仍然是化学工程。

在理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年,胡运炤成为理海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助教(教授助理),主要任务就是在实验室为化学工程系的本科生上课进行化学工程实验。在积累了一年的实验室经验后,胡运炤从第二年开始就任指导教授的项目研发助理,在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从事化工项目的研发。

图:胡运炤(后排右一)二十六岁和同住的台湾留学生在理海大学留影。

到了1972年,胡运炤在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和硕士毕业论文后又申请参加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考试。胡运炤回忆道,当年的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有些题目是需要凭着超强记忆力完成的,而更多的题目则是开放性的、甚至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完全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考试。对于这些开放性的创造能力考试,他感觉到自己更加得心应手。

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选择好自己的导师极为重要。胡运炤通过了博士资格成绩考试后,就开始认真地寻找自己的导师。从一开始,他就选择了John W.Vanderhoff教授。胡运炤了解到,正巧,John W.Vanderhoff教授也是于1970年开始来到理海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的,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他之前已经在美国最大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担任研究化学家、项目负责人和助理科学家20年之久,在美国化工工业界已经是非常著名。正因为如此,理海大学才力邀John W.Vanderhoff前来当教授。

与此同时,John W.Vanderhoff教授也在寻找好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成绩优良的胡运炤自然就进入他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视野。于是,John W.Vanderhoff教授和胡运炤就此会面深入进行了几次交谈。John W.Vanderhoff教授身高有两米多的高大魁梧身材,及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让胡运炤印象非常深刻;John W.Vanderhoff教授对胡运炤这位华人留学生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最终,胡运炤成为了John W.Vanderhoff教授招收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也是第一个华人博士研究生。

作为从工业企业界泰斗转到美国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John W.Vanderhoff教授,他不但掌握了具有系统的从实践中来的乳液高分子研发理论体系,而且还有更为独特丰富的科研项目优势。胡运炤师从John W.Vanderhoff教授攻读博士后,一开始就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了以高分子华工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之后几年,就跟随导师主要进行乳液合高分子技术研发。而John W.Vanderhoff教授正是这方面的泰斗。

胡运炤作为一位在读博士生,除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导师进行乳液高分子项目的研发应用。随着乳液高分子研发项目越来越多,理海大学在经过John W.Vanderhoff教授多年的努力筹办下,于1975年正式成立了至今世界唯一的“乳液高分子研究所”(Emulsion Polymers Institute 简称EPI),进行专门从事项目的研究、研发和试验。John W.Vanderhoff教授成为该研究所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所长直到他于1997年从理海大学退休。作为唯一的博士研究生,胡运炤跟随着导师John W.Vanderhoff教授为“乳液高分子研究所”从筹办到正式成立作出积极贡献。而且,在“乳液高分子研究所”(EPI)成立后,胡运炤还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常驻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应用研发和科研实验。

研究所成立后,导师John W.Vanderhoff教授的研发项目和经费就更加充足了,胡运炤作为导师的研发助理,充分参与了各种项目的研发全过程。几年下来,胡运炤一共参与了五项项目研发实践。这不但对于他博士论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完善和提升,而且充分积累自己在乳液高分子研发的丰富经验,并成长为该领域的科技专家。

1977年,胡运炤以优异成绩成为John W.Vanderhoff教授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同时也是理海大学乳液高分子研究所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之后,W.Vanderhoff教授在乳液高分子研究所一共培养了近百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人尤其是中国博士研究生。对此,胡运炤分析说,因为自己是John W.Vanderhoff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而且对于自己的评价非常高,所以对于华人留学生的印象业非常好,这或许是他之后非常喜欢招收培养中国博士研究生的真正原因。

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世界著名的乳液高分子研究所(Emulsion Polymers Institute)与工业界进行了30多年的密切合作,对乳液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地系统研究,相继开发出了多种成功用于涂料产品的乳液微粒技术。胡运炤作为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当年跟随John W.Vanderhoff教授创办乳液高分子研究所作出了大量工作和贡献!这正是胡运炤求学生涯的一笔重要财富!

尤其重要的是,据有关资料统计,该研究所自1977年培养出胡运炤这第一位博士毕业生之后,直到目前共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约共有250人,这些毕业生大多数是在世界著名大企业或大学任职,也有少数自主创业企业家,成为当今世界乳液高分子领域先进技术的骨干和领军力量!尤其值得一体的,作为从世界唯一的乳液高分子研究所走出来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华人毕业生就有80多位,占据了研究所创办以来所有培养研究生总数百分之三十多。无疑,胡运炤博士成为了一个榜样和标杆人物!

胡运炤博士回忆说,对于当初积极主动选择了导师John W.Vanderhoff教授,并且成为乳液高分子研究所(Emulsion Polymers Institute)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至今感到无比自豪,更为他的导师感到无比自豪!

胡运炤博士评价说,John W.Vanderhoff教授是一位在美国化学工业界和美国大学化学研究学术界造诣很深和贡献很大的著名教授,他不但于1975年成功创建了至今世界唯一的乳液高分子研究所,而且还于1982年作为美国国家宇航局首席科学家与美国国家宇航局联合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个在太空制造商业产品的实验。正因为如此,已经因身体原因退休的John W. Vanderhoff教授于1999年因病在家逝世后,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对John W. Vanderhoff教授的工作生平事迹和贡献做了详细报道,这是十分罕见的。

 

学生领袖:从参加保卫钓鱼岛示威到尼克松访华推介中国

美国理海大学成为了胡运炤从事学术和专业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地方,在这里他一共渡过了六年的硕士、博士连读的人生最重要的求学阶段。这期间,他不但在学业上有建树,而且在还积极参加一些团体组织的活动并成为理海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领袖担任副会长,既加强了华人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团结互助和共同成长,又向美国的学生和民众介绍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这对于理海大学这所世界性的大学来说,胡运炤最终成为一位优秀的华人博士毕业生,这充分彰显了这所大学面向世界多元化教学的生动例子。

1970年,胡运炤进入理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在理海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的华人学生基本上是来自中国台湾,少数来自香港的留学生中只有他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全校一共有30多位华人研究生。如同罗德岛大学一样,胡运炤也很快被推荐当选为理海大学留美中国同学会副会长。

胡运炤作为曾经先后在中国上海、香港、美国学习生活的中国华侨留学生,又曾经在罗德岛大学留美中国同学会担任了副会长经历,他更是一如既往地向自己身边的广大同学讲述了自己对新中国一个真实美好的深刻印象,为在美国的中国华人华侨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活,为留美华人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作出了自己的积极努力!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强烈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由此发动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国各地华人组织中国留学生3000余人,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机、华盛顿、西雅图等地举行保卫钓鱼岛的示威游行。1月29日一早,作为副会长的胡运炤,率领理海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的30多位华人留学生,租了一辆大巴车从理海大学出发前往华盛顿,经过近三小时车程后到达美国白宫广场前指定的游行地点,进行了持续一整天的约700多人参加的保卫钓鱼岛示威游行活动。从4月10日起,海内外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

胡运炤博士回忆说,这是他至今组织参加过的唯一一次示威游行活动,这是涉及中国国家主权的重大事件,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激起了所有华人留学生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值得记述的是,1966年至1977年,胡运炤在美国先后两所大学求学的十年期间,正处于中国与美国由“冰封”解冻到正式建交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里,有必要交代胡运炤到美国大学留学所处在的美国对新中国关系的时代背景。

1966年,尽管新中国还没有与美国建交甚至还处于一种双方封锁的“冰封”状态,但是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开始松动。这对于在美国大学留学的华人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大好处的。

1966年2月12日,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邦迪(Willian Bundy)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美国应该在坚持抵制亚洲共产主义扩张的同时,尝试同中国接触的可能性。邦迪的讲话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松动。自邦迪的讲话起,美国官员改用“北京”来称中国的首都,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沿用“北平”的称呼。

1966年7月,约翰逊总统在一个题为《亚洲和平的要素》的讲话中,呼吁在亚洲的敌对国家相互和解,重申他对进行双边接触的兴趣。这是15年来第一位美国总统对新中国做出的最为和解新的姿态。1966年9月之后,美国官员在华沙的双边会谈上不再提中国共产党在亚洲的“阴谋”。这一对华政策的新路线被美国政府称之为“遏制但不孤立”的政策。约翰逊政府对中国的新态度反映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对中国问题的关注。

胡运炤,作为当时曾经在新中国渡过童年生活后在香港中学高中毕业的学生,并被美国大学录取,这是极为少数的中国华侨留学美国学生代表。同时,作为一位中国华侨学生来到美国大学进行求学,他正好赶上了新中国与美国迎来“破冰”和解的开启时代。这为胡运炤几年之后成为美国公众了解关注中国问题的一个焦点人物,埋下了时代发展的伏笔。

1972年2月,在中美关系发展上,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那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2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应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对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尼克松到访北京期间,还在中南海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会面。此次访问是中美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当时被认为是其敌对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终结了两个国家长达25年相互隔绝的历史。尼克松称此次的访问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极大地点燃了美国当地社会、社团组织和民众对中国了解的强烈愿望。

扶轮社,是一个全世界事业及专门职业人士的组织,它提供慈善服务,鼓励崇高的职业道德,并致力于世界亲善及和平。

对于一个封锁了二十多年的东方大国,真实的中国究竟怎样?作为致力于世界亲善与和平的当地扶轮社,及时地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正在理海大学正准备攻读博士的胡运炤这位唯一具有中国生活背景的华人留学生领袖,邀请他作为演讲嘉宾给美国当地民众介绍中国的情况。

于是,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胡运炤被邀请到当地扶轮社一次大型活动现场做了专题演讲,他详细生动讲述他自己在新中国上海的快乐童年生活和上小学所受到的良好启蒙教育的成长故事,以此让当地广大的美国扶轮社成员打开中国这扇封闭已久的窗户,从而让更多的美国民众去认知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这次讲述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的成长生活故事后,胡运炤面对美国民众强调说,他所了解的中国是一个老百姓有美好生活追求、中国政府官员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国家,他对自己的母国具有深刻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无疑,胡运炤作为一位留学美国的华人,在中美建交的关键历史时刻,他为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向美国社会民众介绍一个真实的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廿五载科研:致力世界著名企业ABS工程塑料研发

1977年,胡运炤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理海大学应用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博士(Ph.D)毕业。因为所学专业是高分子化学,又是John W.Vanderhoff教授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所以在博士毕业时候,有很多的美国大公司都想录用他,最终,胡运炤博士选择了离家庭较近的位于麻州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这家美国第三大化工企业就职高级工程师,从事ABS工程塑料研发。

据介绍,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01年成立,在1940年代主要生产塑胶,包括聚苯乙烯和合成纤维。孟山都作为一家成果显著的化学公司,除了在不对称氯化反应相关研究有突破性成果外,也是第一家规模生产发光二极管的公司。不过,这家公司在以前也制造了有争议性的商品,譬如杀虫剂DDT、落叶剂橙剂、以及注射进牛只体内的基因改造的牛科生长激素。

胡运炤博士入职孟山都公司,就成为该公司ABS工程塑料研发部门的第一位华人员工。其实,这对于经过了十年美国大学本科、硕士到博士的留学生活后,面对美国当地的西方文化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环境,早已经成为一种完全可以适应的新常态了。来到孟山都公司,他同样可以充分适应几乎都是白人同事的西方文化背景及其西方思维行事方式。

当时乃至现在,美国的大企业和大公司都喜欢招收具有博士学历的高级工程师。针对这一点,胡运炤博士认为,在美国大学要取得博士学历尤其是理工科博士毕业生,那是经过了严格、系统的实验室培养出来的,需要有一定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发表,这为这些博士今后在一个大企业或大公司公司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胡运炤博士自己对此更是有很深的工作体验。他说,自己的博士专业水平使得他很快适应了美国大企业的创新工作环境和创新发展要求。

对于从美国大学博士研究到美国大企业实际产品研发这种职场上变化,胡运炤博士就像每个求学阶段一样,依然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而且还把目标定得很高。因为具有深厚的系统专业知识,胡运炤博士对于ABS工程塑料的研发及其应用,经常会有很好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点子,并及时向所任职的研发部门乃至公司的更高层提出自己的这些想法,最终都会得到高度重视和极大鼓励。

美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在世界是独具魅力的,它提倡从下至上、人人创新的创新生态环境,因此任何一个很好的点子均会受到极大的肯定并鼓励其将这些好的想法实现。胡运炤博士正是在美国孟山都这样的大企业里置身于一种鼓励创新的环境里工作,将自己一个个好的想法最终一个个得以实现,研发出了一个个具有专利技术的ABS工程塑料产品。如此,胡运炤很快就在孟山都公司ABS工程塑料研发部门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并得到了研发部门和企业高层的充分肯定。他也以四年为一阶段逐渐经历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科学家的四个研发职位的晋升,最终成为最高级别的企业科学家。

图:胡运炤四十五岁在孟山都公司的员工身份证。

在胡运炤博士进入孟山都公司最初的五年,他主要是用乳液合成方法进行ABS工程塑料研发。这也正是胡运炤在攻读博士期间尤其是在乳液高分子研究所进行研究所掌握的丰富经验。之后又创新应用本体合成方法进行ABS工程塑料研发,使得孟山都公司同时具备了应用乳液和本体两种研发ABS工程塑料方法,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研发的不断创新实践,胡运炤博士很快成为了本体合成ABS工程塑料的研发专家,孟山都公司研发ABS工程塑料也就完全采用了更为先进、更为环保、成本更低的本体合成研发技术。

进入1980年代后,美国孟山都公司进入生物技术领域,其企业发展战略逐渐从一个世界著名化学公司向农业生物技术公司转变。1983年,孟山都公司公布完成首批植物基因修改;1987年,孟山都公司成为第一个把转基因改造作物种植在田间的公司;1997年,孟山都公司开始脱离化学工业产业。之后,通过企业并购和分拆的过程,逐渐成为了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直到1997年,胡运炤博士一直在美国孟山都公司从事ABS工程塑料技术研发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期间早已经成为企业的科学家,尤其是达到了该领域同时兼备乳液和本体合成研究开发的最高职位和最高水平,相当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水平职位。这一年,因为孟山都公司实行企业发展的战略转移,便将其化工产业领域包括研发、生产等业务公司整体以6亿美金卖给了德国拜耳公司(Bayer),从此,胡运炤博士也就成为了德国拜耳公司的科学家。但是,他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并没有改变,只是服务的企业换了一位东家。

这时候的德国拜耳公司早已经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拥有十一万多名员工以及二百九十多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医药保健、材料科技以及作物科学是拜耳公司的三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一万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拜耳的发展史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公司于1863年在德国创建。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同时也发明了最大的毒品海洛因。20世纪90年代初,拜耳在中国也逐渐展开中国市场。

自1997年直到2002年荣耀退休的这五年,胡运炤博士在德国拜耳这家发展历史更为悠久、名气更大的在美跨国公司继续从事ABS工程塑料研发,并且将本体合成ABS工程塑料研发水平达到当时全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他一生从十年大学求学到整整二十五年世界大企业技术研发的事业巅峰。就学业和专业职场来说,胡运炤博士几乎在三十五年的时间长河里,他只专心致志地从事了乳液高分子研究及其ABS工程塑料研发这一个领域专业。

作为一位华人企业科学家,胡运炤博士还通过德国拜耳在中国上海跨国分支机构,将自己ABS工程塑料产品研发与中国市场的应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同时,胡运炤博士更是通过一种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视角,开始更加关注中国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他已经充分认识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世界最大的ABS工程塑料应用市场在于中国,尽管他先后给孟山都、拜耳这两大世界知名企业研发出了世界先进的ABS工程塑料技术,但是它并没有占领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另一个角度说,目前中国的ABS工程塑料技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巨大空间,亟需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开发。

图:胡运炤博士五十五岁从德国拜耳公司退休时所荣获的荣休金牌。

或许正因为如此,胡运炤博士于2002年从德国拜耳公司光荣退休后,在兄长胡运熹资金和人脉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的中石油兰州研究院形成合作,进行先进化工ABS工程塑料研发,以此为中国ABS工程塑料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在经过三年的产品“小试”阶段成功后,却因为多种客观原因未能继续进行产品研发的“中试”和“大试”阶段,最终合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期间,胡运炤博士几乎每年都要抽时间回中国兰州两个月,具体对ABS工程塑料研发进行技术指导,在付出了自己的多年积累ABS工程塑料研发专长、大量时间精力和兄长的前期研发资金后,但合作项目研发仍然最后终止。对此,胡运炤博士感到十分遗憾!

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到德国拜耳公司,在期间二十五载的ABS工程塑料研发生涯中,胡运炤博士作为一位华人科研人员,期间发明了十几项技术专利,不但赢得了所在世界知名大企业的充分肯定、尊重和相应报酬、荣誉,而且还充分得到了美国知名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世界先进企业文化及其所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这是胡运炤博士人生所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二次创业:成功经营波士顿地区最大华人超市

胡运炤博士作为一位元老级的科研专家,在2002年决定从德国拜耳美国公司退休,主要是因为拜耳公司要离开麻州迁往俄亥俄州,虽然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待遇和晋升机会,但是他不想远离父母和家人,同时他的兄长,金门集团董事长胡运熹随着事业的发展,准备在大波士顿地区扩张其旗下的大型连锁“金门超市”,一直希望他能够加盟联手做一番事业。这样,正好符合退休条件的胡运炤博士便选择转型,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家族企业。

胡运炤博士退休之后,便与兄长胡运熹开始在大波士顿地区寻找超市经营的地址,最后在大波士顿地区华人最为集中的南部市郊昆西(Quincy)物色到了一个大型商场经营场所需要转让出租,一共有上万平方米。按照原来的经营布局,超市经营不需要这么大的面积,但是考虑到价格的优惠和未来长期发展,胡运熹、胡运炤兄弟俩最终便决定租下这个大型商场,租期40年。现在看来,这种超前经营场所的超前规划充分体现了他们当时的长远眼光。

2003年1月,也就是在2003年中国传统春节前一周,位于昆西市的大波士顿地区最大经营规模和最具档次的华人超市——金门超市,在经过了几个月的紧张准备工作后,终于伴随着瑞雪纷飞,隆重开业了!在开业当天,胡运炤博士同兄长胡运熹以及当地的侨领和波士顿市长等官员代表共同出席开业剪彩。

昆西“金门超市”开业后,几乎每日人群络绎不绝,生意越来越好!这番生意兴隆景象,正是在胡运熹、胡运炤兄弟俩意料之中的事情。

图:昆西“金门超市”外景。

昆西“金门超市”,隶属胡运熹于1973年在纽约创办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金门食品集团,是继纽约、新泽西多家大型“金门超市”之后,进军麻州大波士顿地区的集团第六家华人超市。这时候,“金门超市”具有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并形成了在美东地区华人超市的品牌形象。在这基础上,作为面向大波士顿地区的“金门超市”成功最为关键因素就在于看胡运炤博士如何进行经营管理了。这一点,作为兄长的胡运熹对于弟弟胡运炤这位具有几十年从事科研的博士充满信心,胡运炤博士自己更是充满信心!

从一开始,胡运炤博士秉承了他求学和科研一贯的做人做事风格,形成了自己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思想,那就是既要制定昆西“金门超市”经营发展目标,又要形成一套科学用人管理方法。

对于经营发展目标,胡运炤博士认为,昆西“金门超市”经营服务对象既要充分满足昆西及其周边城市华人生活消费需求,又要兼顾当地白人等各种肤色族群居民的生活消费需要,从而使昆西“金门超市”成为集典型亚洲食品和西方国际商场新的经营模式于一体的东西方一站式购物中心。因此,昆西“金门超市”上万平米所打造的一站式购物消费中心布局包括食品超市、商业百货、商品专卖店、特色餐馆以及银行等配套服务机构。如今,昆西“金门超市”已经成为当地及周边城市当地居民心仪的消费场所。

由于长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先后在美国孟山都和德国拜耳这两家世界知名大企业整整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经历,让胡运炤博士对于美国大企业管理文化的感受和理解都极为深刻。胡运炤博士介绍说,自己在美国大公司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发挥每个人的积极创造性;同事之间无论是上下级关系都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做人做事没有“架子”,这为每个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的创造性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因此,胡运炤博士充分应用了自己在美国主流文化和世界著名企业先进企业管理文化长期熏陶所得的思想精髓,对金门超市的管理团队及其一百多位员工提倡人性化管理,对他们充分尊重、充分信任、以诚相待、热心帮助。他说:“我们超市的员工就是我们的顾客,人们都说顾客就是上帝,我想有这种心态对待员工,他们一定是开心工作,那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但是,金门超市一百多位华人员工因来自美国当地ABC、中国不同地方、以及其他诸如越南、菲律宾等不同国家,思想交流非常复杂。对此,胡运炤博士利用自己精通国语、英语、粤语、上海话的四种语言优势,以及先后在中国上海、香港、美国生活的几十年东西方文化差异相互融合的丰富人生阅历,非常平等信任地同每一位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大家在金门超市工作起来非常放松和信任。久而久之,员工们不但将胡运炤博士认为是自己的好老板,而且还将他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上碰到问题都会主动跟胡运炤博士进行交流并寻求帮助。

胡运炤博士在作为一名从技术科研向企业管理者转型的一大成功之处,就是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对自己企业管理团队充分放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团队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胡运炤博士平时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可以放手自己手下的第二把手全权管理金门超市的日常事务及其重大决策。

坦诚相待、人心稳定、各得其所、积极主动、团队稳定,这已经成为昆西“金门超市”自开业至今十五年来乃至未来更好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的制胜法宝和一大特色。

图:胡运炤博士向记者现场介绍金门超市经营情况。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现场感受了昆西“金门超市”的经营特色。在占地经营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的偌大超市空间中,超市食品中的各种亚洲食品和非亚洲食品琳琅满目,尤其是海鲜、新鲜肉类、蔬菜水果、干货食品、特色小食、面包房等各类优质食品充分满足了当地亚裔及其白人居民的广泛消费需求。记者现场看到,前来购物消费的除绝大多数是华人外,还有不少白人消费者。据胡运炤博士的现场介绍,这些白人消费者基本上是固定的顾客群体,起初因为白人消费者消费习惯相对保守,对于新开张不久的金门超市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体验之后便完全认同了这里的优质丰富商品消费服务。

记者还在现场充分感受到了超市面包房和特色小食所带来的巨大人气,集聚在这里的消费者竟然一时排起了长龙。胡运炤博士在一旁介绍说,这里的面包房和特色小食等正是金门超市最具经营特色的美食总汇,它们提供中国和亚洲特色小食,应有具有,包括广东风味的烧鸭、面包、糕点等独具风味的食品,而且均来自现场制作各类的“中央厨房”,充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风味要求和卫生安全。

除了超市食品之外,金门超市还有百货商品,这也充分考虑到了广大消费者一站式购物消费的需求。比如说,随着中国留学生来到大波士顿地区的人数越来越多,在金门百货的销售上还增加了一些家居商品,尽量为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服务细致一些。胡运炤博士还介绍说,在其十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金门超市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精心营造的洁净、安全和便利的服务给广大的客户带来了安心舒适的消费环境。

通过全面的现场体验,记者还充分感受到了金门超市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包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及美国本土东西方多元化的消费文化氛围,其中最为显著的当然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彰显。按照胡运炤博士的经营思想,昆西“金门超市”作为麻州大波士顿地区最大的华人超市,它不但要经营东西方优质的商品,而且还要融汇东西方的文化元素,使得亚裔消费者既能够实现自身传统文化传承,更能以此作为“桥头堡”更好立足并融入美国当地主流社会文化。

 

服务社会:帮助更多的华人更好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胡运炤博士既是一位智者,也是深受当地华人华侨尊重的长者。从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来美国大学刻苦攻读并取得博士的留学十载,到在美国著名大企业从事科技研发二十五载,直到目前成功经营大波士顿地区最大华人超市十五载,胡运炤积累了在美国学习、工作和企业经营的丰富成功经验。

“取之社会,回报社会”,这是胡运炤博士为人处事的准则。尤其是昆西“金门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迅速取得当地社会和广大亚裔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后,胡运炤博士更加觉得自己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经济上的帮助,为当地社区尤其是华人社区从事一些具体的服务,让更多的华人华侨更好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早在2002年昆西“金门超市”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的时候,胡运炤博士就从当地政府有关机构了解到生活在昆西市的华人就有将近有两万人,占据了当地人口的近20%。近十几年来,又有更多的华人移居到昆西这座城市,目前已经达到了三万多华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生活在昆西这座城市乃至大波士顿地区,而移民生活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融入美国当地社会的生活,同时又充分将自己的母语东方文化同美国的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为此,2001年,Quincy亚协服务中心(Quincy Asian Resources, Inc)成立了。它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机构,旨在促进和改善昆西及其近邻社区的亚裔移民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和经济水平,致力于成人教育、青年发展、文化活动和信息服务等工作。

胡运炤博士作为当地的成功企业家,以其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五十多年的丰富人生阅历,不但积极参加亚协服务中心的社区服务工作,而且先后担任了两届亚协服务中心董事会主席并率领服务中心团队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亚协服务中心每年举办的中国传统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大型社区文化艺术节成为当地华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

胡运炤博士热心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还不仅仅局限于昆西社区,而是面向整个大波士顿地区乃至整个中美之间合作与交流。

总部设在波士顿的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Overseas Chinese-American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是于1999年经美国官方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和非盈利组织。它是一个由企业家、科学家、律师、教授、专家和学者等具有各方面专业特长的有志创业、正在创业和经过创业已经拥有自己企业的留美学子组成的非盈利性团体。在迄今发展的十八年实践中,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围绕着培育海外华人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的宗旨,形成了显著并卓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和服务内容:为联合会成员搭建起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中美商业团体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创造商业机会的伙伴关系起到桥梁作用;为成员提供商业实践、管理和投资技巧培训;促进中小企业创业以便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据初步统计,留美华人企业联合会目前拥有终身会员近三百人,普通会员两千余人。

在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成立早期,胡运炤博士就对这个联合会促进企业家之间交流和发展的宗旨十分赞同,由此经常参加该联合会举办的活动,并将自己几十年来在美国留学、工作和创业的成功经验与联合会成员共同交流与探讨,使得一大批年轻的联合会成员深受启发和帮助。后来,随着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的深入发展,胡运炤博士更是凭借对联合会所作的贡献,被一致推荐当选为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董事会主席,带领着该联合会组织围绕着联合会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和服务。在任期届满后,现又被新一届董事会委任为留美华人企业家联合会顾问委员会主席。

此外,胡运炤博士还于2017年初在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波士顿分会时任会长雷明的热情邀请下,加入了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波士顿分会成为会员,并热心赞助了该协会的2017年春节活动经费。

胡运炤博士作为老一辈的科研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对于自己加入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波士顿分会做了一番这样的评价。他说,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是一个促进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很好平台,或许可以将自己几十年所掌握的世界上最为先进的ABS研发技术对接到中国国内广泛的市场资源,帮助中国ABS化工材料的研发应用实现更大的科技创新。同时,作为老一辈的化工博士,在波士顿乃至美国都很难找到一个纯化工专业协会平台,作为跨界的旅美科技协会正好满自己几十年来加入专业协会的心愿,让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水平实现一种“归属感”!胡运炤博士还认为,在这个协会的平台也可结识更多的跨界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也有利于旅美华人自身的事业发展。

多年来,胡运炤博士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热心致力于服务华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其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华人华侨融入美国社会,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胡运炤博士说,来到美国,一定要了解学习美国的西方思维方式,要了解学会美国西方文明中的权利自由、相互尊重和法律遵守,更重的是还要学会有社会责任感!如此才能更易于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胡运炤博士表示,作为华人华侨,我们来到美国一定要互相帮助。他说:“我们来到美国打拼的这些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尤其是我这个新中国50年代出来的,更是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到了这个年纪能做一些事情帮助到一些人,是颇感欣慰的。”

 

心声:“我对中国发展一直都充满乐观和信心!”

尽管离开自己的祖国已经有整整六十多年了,但是胡运炤博士却对记者反复强调说:“我对中国发展一直都充满乐观和信心!”

胡运炤博士介绍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己来美国大学留学的十年中,即使是新中国处在最为艰难的时期,他仍然保持了最为美好的上海童年生活印象并坚信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好起来。他回忆说,当年从美国罗德岛大学到理海大学攻读学业时,不但是美国当地学生同学及民众,而且还包括中国台湾、香港的华人留学生对于中国的了解是十分少的,他们都十分不看好中国的发展,甚至还有一些“妖魔”中国的极端偏见。于是,胡运炤就充分利用不同场合通过讲述自己在中国美好童年生活的成长故事,来介绍新中国发展的真实情况,并表示作为一位华人留学生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之后,胡运炤在美国世界著名企业从事ABS工程塑料研发的二十五年中,他更是以一位科研者的角度切实感受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发展,并更加坚定自己看好中国未来发展的初心和信心。他说,正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ABS工程塑料研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其市场应用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他还说,如果今后有机会,他愿意将自己几十年来长期积累拥有的ABS工程塑料科研技术贡献给中国。

正因为坚定对祖国中国发展的坚定信心,所以胡运炤博士也一直寻找着自己投资中国的机会。2002年,刚刚退休的胡运炤博士回到上海故乡探亲旅游。在旅途中的一天上午,他从当地报纸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说,上海房地产销售价格从2002年开始实行海内外统一价格,而在2002年之前,上海房地产销售执行是海外和国内两套不同价格。胡运炤博士看到这则新闻后,马上觉得自己的投资中国房产机会来了,于是马上取消了当天下午的游玩行程,专程到一个房产售楼处交了定金买了一套房子。从中国探亲旅游回到美国后,他不但很快办好了这套上海房产的全部买卖手续,而且还动员自己的兄弟回中国购买房产。这套房子现在还持有,它不但是胡运炤博士资产的增值,更是他联系中国情结的纽带和根基。

对于中美两国之间关系和发展,胡运炤博士表示,他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心怀乐观态度的。他说,美国现阶段处于它历史发展上最为富强的时代,因为这个国家的开放性很高,所以有很多值得世界上任何国家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走向国富民强的最好时代,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来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譬如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官员都会被派到哈佛大学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进行学习深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向美国先进学习的开放与开明之举。

胡运炤博士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未来中国的发展必将超越美国,最终美国等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必将要向富强的中国学习,这也是一个世界共识。同时,胡运炤博士还希望,在全球化的日益进程中,无论是大国之间还是世界各国之间都不要以核武器为制衡,而应该完全放弃、销毁一切核武器威胁,集中力量和平科学发展,让全世界各国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完)

题图:胡运炤博士接受美国华文《中美创新时报》记者专访时留影。(记者温友平摄影)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