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国大飞机“鲲龙”首飞海天

特写:中国大飞机“鲲龙”首飞海天

蓝色外套胸前别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69岁的“试飞英雄”黄炳新没穿飞行服,一大早就顶着大风站在中国南海边的珠海金湾机场跑道边。冬日的太阳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他却特意没戴墨镜,生怕错过起飞的瞬间。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珠海12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 呼涛 王攀)蓝色外套胸前别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69岁的“试飞英雄”黄炳新没穿飞行服,一大早就顶着大风站在中国南海边的珠海金湾机场跑道边。冬日的太阳刺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他却特意没戴墨镜,生怕错过起飞的瞬间。

这是一个中国人翘首期盼的瞬间——2017年12月24日9时39分,蓝白涂装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起飞。

历史的机缘巧合就是如此奇妙,中国人起飞的梦想在百余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被照亮。

1909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正是在这里驾驶中国国产飞机起飞。中国人的起飞梦想历经伤痛与辗转却从未放弃——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大飞机。

“很稳,状态不错。飞行员都是高素质的试飞员,这飞机也是架好飞机!”黄炳新说。

这位被中国航空业视为珍宝的“试飞英雄”,曾经执行过“飞豹”等重点型号试验飞行任务,创造过中国乃至世界试飞行业的奇迹。

他说:“很荣幸能为国家试飞过那么多型新机,更羡慕今天的年轻人飞上了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

上午10时43分,飞机平稳落地。机长赵生报告:“AG600首飞成功。”一路陪伴大飞机从梦想到现实的航空人泪眼相贺。

“这是一款好飞机,从地面到空中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首飞准备中曾经做出过各种情况的预想。很高兴,这些准备都没用上。”赵生说。

在这位专业试飞员看来,首飞成功值得欣慰,未来“鲲龙”取得适航证更值得期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飞越高,越飞越好,值得期待。”

“八年苦战,只为这一飞冲天!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万众瞩目与期盼,圆梦今朝!”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说。

他说,“鲲龙”是中国航空工业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打造的中国大飞机,“我们凭借自主创新让中国的大飞机拥有了更为强健有力的身体,具备了飞向海天经受大风大浪考研的自信。”

这架造型不同寻常的大飞机在大多数人眼中既是会游的飞机,又是会飞的船,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神奇的能力值得期待。

“在我们眼中,它当然首先是能上天、会出海的大飞机,是提升民众安全感的‘国之重器’。”黄领才说,AG600项目是中国为了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迫切需求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亟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鲲龙”AG600是中国大飞机家族继大型运输机运-20、大型客机C919之后放飞的第三个重磅成员。承载着国家不同使命的大飞机,有着血脉相连的基因——中国创造。

“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轻型飞机、中型飞机迈进到大型飞机的研制是从量变到质变跨越,无论是设计要求、技术难度、系统复杂性和关键核心技术都跃升到了新的高度。”黄领才说。

“越是核心关键的越无法买到,必须靠自己。只有你自己掌握核心资源,才有资格、有砝码实现与合作者对等谈判。”黄领才说。

为了首飞成功这一刻,平均年龄35岁的AG600研制团队耗时了整整八年。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走出了中国自主研制特种大飞机的道路,更清晰地意识到“民族工业当自强”的硬道理。

“能随着一型大飞机的研制开启职业生涯,被带上一个舞台,收获更快的成长。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国航空工业通飞研究院第五研究室主任黄万甲说。

这个“80后”航空人负责飞机动力和环控系统设计,这是为了帮助“鲲龙”拥有更强健的“心脏和免疫系统”。

黄万甲6岁的儿子黄连祎从电视里看到了大飞机的样子,“它像一只大鸟,还像会飞的变形金刚,飞得很快,想去哪就能去哪”。

在这个一年级小学生眼里,爸爸每天加班都是去造那只神奇的大鸟。“它起飞了,我很高兴,爸爸今天可以早点回家了。”

“飞机落地那一刻,眼泪在打转。想当年大学一毕业进入航空工业通飞就是奔着要做大飞机来的。来之不易的机会,或许还有点年轻人无知无畏的冲劲。”黄万甲说。

亲眼见证首飞成功后,“自己更有了底气和信心憧憬未来”。

“从容,是我认为未来最理想的状态。作为飞机设计人员,从容就是想设计什么飞机都能实现;对于一个国家,从容就是更有底气,这是一个强国应有的状态。”他说。(完)

题图:12月24日,“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起飞。 新华社梁旭摄影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