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经济:寻找稳定健康发展轨道
大约在1年多前,从山东滨州老家来到杭州从事弱电安装工作的高世光,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将会因为2017年爆发式发展的共享单车而转行。47岁的他,如今成了西湖边的单车管理员。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杭州11月27日电】(记者魏一骏 吴帅帅)大约在1年多前,从山东滨州老家来到杭州从事弱电安装工作的高世光,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将会因为2017年爆发式发展的共享单车而转行。47岁的他,如今成了西湖边的单车管理员。
“一扫二维码,车辆状况、24小时内的使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47岁的高世光沿路边走边看,将停放不规范的单车摆放整齐,并不时拿起被他称作“引擎”的手持设备扫描ofo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
像高世光一样,许许多多的人搭上了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各类共享经济催生的新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昼伏夜出的单车运送员,共享充电宝维护员,车锁维护工……
“我觉得自己算是‘半个’城市管理者,我有很强的责任感要把西湖周边这个城市‘门户’管好。”他说,“从事这项工作1年多来,自己另一大收获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有很大提高。”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截至2017年7月,共享单车在中国已带动10万人就业。“在杭州,ofo运维人员从2017年2月的100多人增长到如今的800多人。”ofo杭州城市负责人沈锋说。
除了让一些劳动者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新经济形态也让部分传统行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飞鸽”是中国老字号自行车品牌,共享单车的诞生让该企业摆脱了淡旺季对业绩的影响。为满足接踵而至的订单,企业加急马力生产,共享单车的产量一度占该企业单月订单的一半左右。
但部分共享领域的“好日子”似乎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些企业也成了浪潮退去后较早的一批“搁浅者”。
11月19日,酷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其运营的酷骑单车暂停北京办公室的押金退还业务,后续管理和运维将委托另一家位于四川的公司负责。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目前已有6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其背后用户预存的巨额押金退还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上游一些中小型自行车生产厂也感受到了共享单车公司倒闭、限制投放带来的订单量的萎缩。
2017年,“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使用“共享”概念的新事物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共享篮球”“共享马扎”。
小猪短租是中国一家Airbnb式短租平台,平台副总裁潘采夫表示,共享是有边界的,并不是任何资源都可以通过共享形成商业模式,个别领域由于分享成本过高导致了部分企业的失败。“而且也有不少领域、企业攀附‘共享’概念,实际是一种蹭热度的投机。”
在中国著名的知识社交平台知乎上,不少网友也对部分共享细分领域提出了质疑,不少人认为技术的快速更新会让一些还在成长的领域式微。例如无线充电和急速充电技术会让大量投入的传统共享充电宝成为摆设,这将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
部分专家认为,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应避免大起大落和盲目投机。近期中国社会集中出现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根本在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应该和政府部门、保险行业、征信平台等合作,共同搭建信用体系。
“在建设信用体系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还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随着市场选择、管理完善,共享经济将逐渐稳定发展。”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说。
在沈锋看来,一种共享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在某一方面有相应的需求,而若想让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则需要相关服务的不断提升。“公众、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等各方对新事物也需要一个逐渐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未来,当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健全时,一些细碎的共享经济或许能够成功。它不一定有商业模式,也许会变成社会公益。”潘采夫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