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深圳要建“创新人才硅谷” 到2020年拟引进百名诺奖得主

据了解,深圳计划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创新人才高地”,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接近硅谷、以色列等先进地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突出,金融人才队伍影响力比肩国际金融中心,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顶尖科技专家、全球专业领袖汇聚。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11月2日讯】(记者 陈紫嫣 张馨怡 张小玲) 1日是首个深圳人才日,也是《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也正式开园迎宾。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到场出席开园仪式。据了解,深圳计划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创新人才高地”,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接近硅谷、以色列等先进地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突出,金融人才队伍影响力比肩国际金融中心,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顶尖科技专家、全球专业领袖汇聚。

人才大市建起首个人才公园

作为中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地处南山区后海片区,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相连,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公园以“深爱人才、圳等您来”为核心理念,融入“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的理念,按照“一湖一岸四轴”规划建设,将人才元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将人才元素向滨海周边延伸,营造公园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浓郁文化氛围。

除了贯穿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园区注重人文关怀,建设了人才志愿者服务站、环湖塑胶跑道、冲凉房、儿童嬉乐园等场所,设置了免费W i-Fi、手机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和鸟岛、候鸟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目前的人才资源总量510万左右,包括全职院士26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74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9455人,省、市创新创业团队129个,在站博士后1780人。今年以来新增282人,归国留学人员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48万人、技能人才326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新兴移民城市,深圳特有的开放、包容、注重创新的城市气质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人才聚集。

到2030年创新能力追硅谷

对于深圳未来的人才需求,光峰光电创始人李屹认为复合型人才将大受欢迎。具体而言,随着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企业需要管理型人才,“一个企业做到十亿元以上的规模,就不再是简单的人工叠加了。”此外,技术创新型企业需要的科研人才自然少不了。作为经历过技术研发阶段的资金短缺,再将科研成果产品化的过程后,李屹推断金融型人才也会为深圳发展所需要,“当你做的东西到一定规模之后,你是需要将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

根据《深圳人才政策》显示,深圳人才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深圳市将集聚海内外院士、诺奖得主等杰出人才100名左右,战略科学家、战略企业家、战略投资家等顶尖领军人才1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1.5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超过200个;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80万名,其中科技研发人才超过35万名;全市技能人才390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130万名。留学归国人员总量12万名。

计划到2030年,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接近硅谷、以色列等先进地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突出,金融人才队伍影响力比肩国际金融中心,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顶尖科技专家、全球专业领袖智汇深圳,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基本建成。

港人就业城市榜 深圳排名上升

“资本已经盯上了这个行业,现在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到我们这个行业。”亚太人才服务研究院执行院长聂有诚建议建设一个超级人才市场及成立大湾区人才服务联盟。目前,深圳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上海的零头,上海有3380亿元的产值,上海有最高端到最低端的各种业态。因此,深圳的人力资源服务要向上海学习。博禹M organPhilips集团首席执行官Christine Raynaud介绍,公司2017年的人才报告显示,对香港人来说,新加坡仍是就业城市第一选择,此外热门的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北美的一些国家,感觉香港人都想出去。但有意思的是,深圳从之前的第12名上升到现在的第8位,是7年来的一个巨大进步。上海从之前的第2位下降到今年的第5位。

“目前外国人还没有大湾区的概念,他会想我是来广州工作,还是来深圳工作,或者是来香港工作,他还没有形成去大湾区工作这样的概念。”Christine Raynaud提到,对外国人来说,首选会是香港,因为考虑到香港是更国际化的都市,语言没有什么障碍。但外国人过来会发现,中国内地的经济腾飞状态,职业发展也很好。如果以大湾区为背景来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或者更顶尖的人来到大湾区工作,而不是去某一个城市,他会考虑在整个大湾区进行流动。(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