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融合向纵深推进

中国军民融合向纵深推进

“军转民”让尖端技术实现产业红利,“民参军”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在27日举行的“2017年东丽区军民融合主题交流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中国军民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

 

【中美创新时报天津10月27日电】(记者李鲲、马逍然)“军转民”让尖端技术实现产业红利,“民参军”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在27日举行的“2017年东丽区军民融合主题交流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中国军民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

中国军民融合研究院院长阮汝祥表示,近年来,中国军民融合的国家工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民用企事业单位参与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范围不断扩大,军民融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中航装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东表示,军民融合在中国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军转民”和“民参军”,“军转民可以将一些顶尖技术让渡于民,带来产业红利,而民参军中的一些技术突破也将带来包括军事用途在内的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王旭东举例道,他们在东丽落地的石墨烯电池公司近期研发出快速充电技术,将有望带动有关新能源的产业全面升级。

在27日的活动中,王旭东所在的中航装甲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东丽区正式揭牌。作为一家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天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有关方面共同出资的军民融合企业,该公司在注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实现税收近400万元。

近年来,伴随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不过,阮汝祥等与会专家也指出,一些困境也困扰着军民融合,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全国已有和拟建的各类军民融合园区总数增加较快,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民间参与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军民融合在中国还是一项新的事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阮汝祥说。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王亚军表示,十九大报告为中国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军事科研单位和地方合作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地方政府在引进军民融合项目时,也正在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体培育、延伸和发展。

以东丽区为例,中航装甲公司并不是当地引进的单一项目,而是作为当地发展石墨烯产业链的项目之一。自2015年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与东丽区签约以来,双方合作的深度与领域逐步扩大,十类石墨烯产业化项目中的五类项目陆续在开发区完成产业化。

东丽区区长孔德昌表示,东丽目前已将石墨烯产业作为从传统材料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布局,占地800亩的“石墨烯小镇”起步区也正在规划设计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发展方式的战略创新,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兼容发展的战略途径,必须充分运用战略思维,优化战略设计,实现产业链的全局发展。”阮汝祥说。(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