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中国聚焦)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两步走”奠定坚实基础

(十九大·中国聚焦)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两步走”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9月底,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正式投产;同时,与荷兰壳牌公司合资建设的120万吨/年乙烯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有望在今年11月机械竣工,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466亿元。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王攀 杨丁淼 许晓青)今年9月底,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正式投产;同时,与荷兰壳牌公司合资建设的120万吨/年乙烯工程也在稳步推进,有望在今年11月机械竣工,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466亿元。

作为项目的“首席服务官”,中共十九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表示,项目不仅能带动中国石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还为中国企业创新国际合作管理模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树立了样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都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他说。

正在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为中国未来数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擘画宏伟蓝图。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五年中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阐述,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

在市场人士看来,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发展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部署。

“只有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为实现新‘两步走’战略,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说。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王小广表示,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经济的需求主导类型正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未来的发展必须是注重质量的发展。

在陈奕威看来,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往的招商引资,必须变成招商‘选资’,从引进单个企业变成打造更加环保、绿色、协调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产业链条。”

有市场观点认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意味着中国将延续近年来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同时也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报告还提出,要在多方面深入推进改革,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通过改革,中国营造的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投资营商环境,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中国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报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过去一段时间,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环境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但现在,这些担忧正在消退,外资企业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蓝图和明确的前进方向。”1991年赴华经商至今的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说。

眼下,在惠州,活跃着包括陈奕威在内的1000名“首席服务官”。这些来自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中共党员,正承担着帮助包括3600多家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制度障碍的重任。

“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将使中国经济越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力量,我们也希望全球创新产业和投资能够加入这一进程。”陈奕威说。(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