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纽约时报》的一则消息掀起波澜: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未来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极高,最终选择了乳腺切除术。“朱莉效应”持续发酵并引发全美讨论,预防癌症难道只能一切了之?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10月20日讯】(记者傅鹏 陈思勤)五年前,《纽约时报》的一则消息掀起波澜: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未来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极高,最终选择了乳腺切除术。“朱莉效应”持续发酵并引发全美讨论,预防癌症难道只能一切了之?
在大洋的另一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张必良带领科研人员给出了令人兴奋的答案: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这种致癌基因“沉默”和“睡眠”,进而开辟一条癌症治疗新路。
这并不是“纸上谈兵”。张必良博士归国创业10余年,经历了一系列“水土不服”、闯了创业的数个难关,最终顺利让基因沉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创办了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锐博生物”),并建立了国内首条寡核酸cGMP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张必良博士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引进企业,成为第一位走入广州民企的世界级科学家。此后,张必良博士发起的广州核酸国际论坛,经过多年经营在国际上打出名气,诺奖得主成为每届论坛的“标配”,也让大量国际医药领域一流人才结缘广州甚至在此安家落户。
40多岁回国创业仍为时不晚
在2000年之前,浙江人张必良博士与广州并没有太大的渊源。
当时张必良博士已是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tenure track教授,并且在医学院分子医学系和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系任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RNA化学生物学研究,包括小干扰RNA(siRNA)及微RNA(miRNA)的研究和产业化。在Nature,Chemistry&Biology,JACS等国际核心杂志上发表过5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0多项。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核酶催化肽键合成,确立了RNA在生命过程中以及在物种起源和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000年,张必良博士参加了当年举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留交会”),从此改变了美国前沿科学家的人生走向。
“留交会像一辆火车,把海外留学生集中带回来。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熟悉广州的窗口。”张必良博士回忆,研究室掌握了一系列可以产业化的前沿技术,正是需要一片孵化“沃土”。
张必良博士的同事、好友、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于1998年发表关于RNA干扰机制的突破性发现。2001年,该项技术在美国医药领域出现了大爆发,许多企业争相跟进研发。张必良博士认为,该项技术在中国同样有机会。
张必良博士回忆,初到广州,当时的珠江新城还是一片田地,而广州开发区已有了国际企业孵化器,令人眼前一亮。即便当时的广州科学城尚被田野与村庄所包围,但仍然“安静,满眼都是绿色,适合静心投入事业”。
参加完留交会,张必良博士对广州念念不忘,回国创业的想法在心里萌生。“当时我刚刚40岁,再不回来就没有精力了。再不试一试,恐怕此生都会后悔。” 此后,张必良博士又参加了两届留交会,于2004年在广州创办了锐博生物。同5个人一起,在仅仅6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干事业需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
创业维艰。如今回想创业经历,张必良博士切身体会到创业的“苦”。“现在再让我创业,我可能都不愿意了。但是当时就想试试,无论成败都不后悔。”
对于已经在美国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归国创业者,难免“水土不服”。当时,实验室在做核酸合成时,由于国内当时的试剂厂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实验结果和预期有差异。“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都是高价从国外进口试剂。”张必良博士表示,随着后期归国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试剂厂商的水平也逐渐开始与国际对标。
对于初创企业,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是“钱”,更别说是周期长、高投入的生物医药企业了。在2007年,锐博生物的投资人突然退出。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公司、正需要高额投入的创新研发,无疑是“当头一棒”。
刚起步的事业,不能因为资金而功亏一篑。于是,张必良博士决定卖掉美国的房产,举家迁回国,这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抉择。
“不纠结是假的。所有朋友都劝我,这不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在张必良博士的妻子眼中,这是丈夫投入的事业,而且学有所用,用科技的力量在回馈社会,“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我相信他,相信我自己”。
在家人破釜沉舟的鼎力支持下,公司最终顶住压力,顺利突围。并在短短数年,建成中国首条寡核酸cGMP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基因沉默产品占据了全国八成市场份额。
借力诺奖得主 让广州成为国际人才高地
张必良博士的突围还不仅仅是带领企业闯过一个个“死亡谷”。他还有一个突围是,是让诺贝尔奖得主深入广州企业创新,为广州带来宝贵的创新资源。
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广州锐博生物的克雷格·梅洛教授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慰问。梅洛教授表示,“是友谊让我来到了中国”。
可以说,梅洛教授的中国缘分离不开张必良博士。在美国时,张必良博士就与梅洛教授同在一所大学的分子医学系共事。梅洛教授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奖。2007年初,梅洛教授受张必良博士的邀请,到中国做了5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广州的两场,当时,在中国兴起一股“RNAi”热潮。
2011年,张必良博士还邀请梅洛教授参加当年的广州留交会。在这次留交会上,梅洛教授深受启发,他越发感到广州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要让中国科学家进入核酸生物医学领域世界前沿的想法愈发强烈。也正是在这一年,以克雷格·梅洛博士为带头人的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获得广东省引进团队的第一名,并担任锐博生物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每年,梅洛教授都会到锐博生物深入实验室,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奋战在创新一线。“公司每个员工都与梅洛教授聊过天,感受诺贝尔奖得主身上勤勉、坚持、严谨和创新的精神。”
短短几年间,梅洛教授和张必良博士一起携手搭建了麻省大学医学院与中科院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桥梁,通过设立博士后站点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建立业内规范标准。国内首条寡核酸cGMP生产线从硬件到软件实现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车间生产线负责人即是专门从德国请的业内顶尖专家。
梅洛教授,就像一块“磁铁”,吸附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关注了中国、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并选择与之合作。
2013年,张必良博士发起了广州核酸国际论坛(Canton Nucleic Acids Forum,CNAF),每届论坛都会邀请2-3位诺贝尔奖专家做主题演讲,同时还有由全球核酸领域最权威专家组成的科学家委员会。如今,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今年同样有3位诺贝尔奖专家做主题演讲,将在11月9日—10日在广州举行,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国际核酸领域已小有名气。
“我希望借此以人才吸引人才,汇聚更多的海外人才来到广州,并与广州结缘。”张必良博士透露,去年公司引进了一个海外团队,其中一位美国专家也是团队负责人,其全家都来了,每年在广州待9个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