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创新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
“中国”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科技界的“热词”之一: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研制作特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赞中国专利“井喷”;“新四大发明”在海外“圈粉”无数…… 创新智慧助力科研突破,创新应用提升生活质量,创新活力带动经济发展。中国创新已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世界意义更加凸显。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10月11日电】(综合新华社记者刘石磊、杨骏、张家伟报道) “中国”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科技界的“热词”之一: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研制作特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赞中国专利“井喷”;“新四大发明”在海外“圈粉”无数……
创新智慧助力科研突破,创新应用提升生活质量,创新活力带动经济发展。中国创新已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世界意义更加凸显。
科研突破有中国
国际著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拿出两本相隔5年的《自然》期刊,有几分神秘地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科研这几年的变化,在其中有着典型体现。
第一本发刊于2012年5月,封面文章是一篇有关西红柿基因组测序的论文,作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本则是上个月刚刚发刊,重点推介了一组量子通信研究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
安诺杰解释说:“前者是中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极佳范例,后者则凸显了中国科研不断提升的独立突破能力和在国际科研界的地位。”
对中国科研的持续关注,让这位外国人特意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而他所在的这家全球顶级学术期刊,也在去年6月制作了“中国的科学特辑”,罕见地仅以一个国家的科研进步作为介绍和探讨的重点。
“过去几年里,中国的科研产出一直在增长,相关论文的质量也在迅速提升,”《自然》杂志编辑理查德·莫纳斯捷尔斯基对记者说,“《自然》杂志希望深入审视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则道出了中国科研迅猛发展的驱动力和世界意义。他说,中国政府非常强调科研在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正朝着全球科研领导者的方向快速迈进,未来数年内,中国有可能成为对全球科研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
正如坎贝尔所言,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从超算“发威”到“天眼”探空……5年来,中国在许多重大尖端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成为促进全球科学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创新应用看东方
基础科学或许有些“高远”,应用技术则更接“地气”。
近年来,全球新技术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新技术的概念或萌芽并非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与创新应用、商业模式相结合,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反哺世界。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典型是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应对世界共同的经济社会问题贡献正能量。
比如,高铁为世界互联互通提供高效可靠的路径,网购向全球提供蓬勃的“互联网商机”,支付宝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全球轻松买卖的金融血脉,共享单车则在各国传递绿色交通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发明创造让中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也让中国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积极贡献的国家,一个让世界感到温暖的国度。”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中国的优异表现让西方传统创新强国开始“向东看”。
“在报道东西方国家创新的15年里,我从未见过硅谷如此关注中国对西方技术的影响,”全球创新问题专家丽贝卡·范宁近日为美国《福布斯》杂志撰文说,“‘拷贝中国’的新趋势也常常被人论及。”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近日也刊文指出,近年来,中国已“摇身一变”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
创新活力耀全球
与安诺杰一样,近年来常把“中国”挂在嘴边的还有澳大利亚人弗朗西斯·高锐。这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关注中国,更多是由于中国近年来显现出的创新活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国。”今年4月,来北京参加活动的高锐对记者说。
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专利申请量的井喷式增长。“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来自中国的申请量一年内增长了44%,”高锐说,“中国的表现非同寻常。”
创新在中国已经从指导理念转化为自主行动,如火如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逐步提高,超过40%的受访企业有创新活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质量上再进一步,连续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排行的“领头羊”。在国内市场体量、知识型员工、原创专利、高技术出口,以及原创工业设计等单项指标方面,中国都排名第一。
高锐指出,中国不仅在不断提升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并且“正在把创新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美国《华尔街日报》用“雄心勃勃”来形容中国的创新举动,并认为“这种创新可能最终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一条更快增长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