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如何维持全球吸引力?

(经济观察)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如何维持全球吸引力?

 “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区业务,占公司全球业务的30%-40%,这成为公司更重视中国市场的原因。”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格柏科技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王飚表示。

 

【中美创新时报上海9月27日电 】(记者陈爱平 许晓青) “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区业务,占公司全球业务的30%-40%,这成为公司更重视中国市场的原因。”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格柏科技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王飚表示。

格柏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软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的客户分布在服装行业。目前,这家公司在中国服务超过1220家公司,包括一些中国知名服装品牌。在展会上,王飚透露,近期公司加大了对位于上海的先进技术中心的投入,新增了展示体验中心及客户培训中心。

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人声鼎沸,境内外的买家和卖家,就最新的服装生产设备和技术交流、洽谈,现场十分热闹。

受到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因素影响,服装行业一度被认为是承压最大、生产企业从中国迁至东南亚国家最多的行业之一。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3%。从生产资料的投入产出看,今年前8个月,衣着价格上涨了1.3%,但生产企业压力仍然较大:纺织原料类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了4.3%,快于纺织业及纺织服装、服饰业的出厂价格增速。

在王飚看来,成本上升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消失。在服装行业,中国正从生产者和出口商的角色,转变为与发达国家一样具有竞争力的消费者、研发者。随着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成长,他们也需要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满足中国消费者日新月异的诉求。

总部位于美国的特殊化工产品和特种化工材料生产企业卡博特,在进入中国市场30年间,见证了其所在的炭黑产业链的国际化转移。

此前,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及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对卡博特最有吸引力。近几年在中国,生产成本逐步走高。受此影响,一些轮胎生产企业已迁往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有了另一些难以替代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给在华外资制造业增添信心。”卡博特公司资深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朱戟介绍,今年6月,卡博特与中国企业合资设立的年产8000吨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在内蒙古投入建设。

9月中旬,卡博特位于上海的亚太技术中心开幕。这一亚太技术中心将支持包括活性炭、橡胶和特种炭黑等业务,并将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研发需求。

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通过,标志着中国将适应国际通行规则,按照负面清单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开放,放宽外资准入,提高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

总部位于香港的丹麦家族企业捷成,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竞争力提升的见证者之一。

10年前,捷成与一家德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美特·捷成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平衡轴系统等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促进“中国制造”牵手“德国制造”。公司此前需要从德国及奥地利供应商进口85%的组件,但截至今年上半年,90%以上都已在中国本地生产并组装,供应商来自中国20多个城市。

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国家的前三位。

汉堡驻上海联络处首席代表安克介绍,目前在中国的德国企业也在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机会,例如3D打印尤其是医疗3D打印领域、航空航天制造业领域、离岸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城市能效管理等领域。一些德国企业已与中国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展开研发合作。

多家在华制造业外资企业表示,随着中国市场升级、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及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强在华投资。(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