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转向“相融共生”

201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日前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会议在构建出海出关大通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流域海域环境协同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泛珠“9+2”合作注入全新动力。

 

【中美创新时报长沙9月26日电】(记者阳建 白田田)201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日前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会议在构建出海出关大通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流域海域环境协同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泛珠“9+2”合作注入全新动力。

自2004年起航,这个占据中国1/3经济总量、1/3人口、1/5国土的区域合作机制,为中国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2016年,泛珠区域GDP总额24万亿元,是2004年的五倍多。内地9省区与港澳贸易总额近5000亿美元,为2004年贸易额的近五倍。

过去13年来,泛珠区域内部签约合作项目逾3万个,总金额6万亿元。在本次联席会议上,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提出了共建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倡议,签署了泛珠区域口岸通关合作协议,签署了建立泛珠区域旅游大联盟的协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粤港高新技术企业来到泛珠内陆地区投资,取代了曾经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的领域也从最简单的生产环节,向研发、市场等高端层次迈进。

2014年下半年,广东佛山一家生产电磁屏蔽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扩大规模的需要向湖南郴州转移。看到郴州经开区有现成的厂房,加之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家名为“凯纳方”的科技公司决定将总厂“全盘”搬入湖南。如今,每年产值达一两亿元,居全国该领域前五。

在尝到“甜头”后,“凯纳方”向郴州经开区引荐了大量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两家跨国公司、四家高新技术企业。到2018年,当地有望形成一个20家企业的电子信息应用新材料集群。

对于泛珠产业合作的变迁,湖南衡阳市衡山科学城投资开发公司董事长王韬深有感触。他说,衡阳毗邻珠三角,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高铁时代、航空时代的到来,泛珠内部的联系更加紧密。3D打印新材料、医疗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也开始落户,将助力衡阳打造“湘南硅谷”。

湖南郴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增明介绍说,以前主要是粤港的郴州籍企业家回乡投资,现在更多是广东、香港、四川、福建的本土企业过来投资。以前是把生产转移过来,如今更多是把生产、研发等总部一体都转来。“泛珠区域内的产业合作已走向了相融共生,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的趋势凸显。”

据泛珠联席会议秘书处介绍,2016年以来,泛珠区域产业合作进一步密切。推动成立了中小企业综合征信、旅游产业、民间资本等七个联盟;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粤闽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示范区、昭通滇粤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四川省口岸物流办主任吴舸表示,泛珠合作正在向纵深融合发展,随着成都开通中欧班列,珠三角沿海很多适合通过铁路往欧洲走的产能,正在往四川等内地转移。

近年来,湘港、湘澳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出席会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服务业、金融、创新科技很发达,湖南的装备制造业很占优势,希望未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澳门愿意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湖南不断深化在经贸、文化、旅游、环保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本次泛珠会议还为2017-2018年合作“划了重点”,包括打通出海出边大通道,促进泛珠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面向东盟和南亚的陆路大通道,合力推进沿海高铁、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等三大经济带。(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