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厂”或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振兴的催化剂
近来,“分享产能”“共享工厂”的新型生产模式在中国走热,而电商巨头也纷纷由线上向线下实体零售领域拓展。新经济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出现新趋势,互联网与传统制造行业的高度结合,或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振兴的催化剂。
【中美创新时报上海9月16日电】(记者刘畅、翟翔、周琳)近来,“分享产能”“共享工厂”的新型生产模式在中国走热,而电商巨头也纷纷由线上向线下实体零售领域拓展。新经济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出现新趋势,互联网与传统制造行业的高度结合,或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振兴的催化剂。
“工厂的‘共享’模式其实是早已存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表示,以往的代工厂、贴牌工厂其实也是运用的共享思维。然而,过去信息数据流动不畅,导致生产订单出现周期性波峰、波谷,造成生产计划的困难和闲置产能的资源浪费。
“以前旺季订单多,却常常受困于产能,想吃吃不下只好干瞪眼;淡季订单少,经常饿得要死。”广东省东莞市业达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伟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工厂以批量订单和定制订单搭配生产,几乎全年无空闲。
作为第一批入驻互联网平台“淘工厂”的企业,周伟的厂子已从原本的20台设备发展为50台,而他服务的客户目前有八成来自“淘工厂”。
过去,工厂生产什么商家就卖什么,导致消费者由于找不到满意的产品而减少了消费行为。传统制造背后所代表的“大”工业、“大”流水,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追求柔性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而如今的互联网平台定制,改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销售“壁垒”。消费者能够参与生产决策,从而使得满意程度上升;工厂销售量得到保障,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下降,实现增益。
阿里巴巴“淘工厂”业务总经理袁炜表示,“Made in Internet(互联网制造)”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和数据的赋能,实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配合电商卖家进行个性化生产,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需求,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工厂”将工厂产能商品化,合理分配生产,有利于促使行业竞争转为行业协作。周伟告诉记者,定制订单大多来自于网络商家,通常48小时-72小时内要求发货,有时“爆款”订单需求量大,自己的工厂难以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要靠“共享”伙伴工厂合作帮助。
新要求下,工厂自身的运营模式也随之调整升级。袁炜介绍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1688“淘工厂”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有1.5万家服装工厂开始转变生产方式,覆盖了全国16个省份。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
“一个新型产业的出现,必然会对已有产业有一定的冲击。”郑新业表示,冲击不一定是坏事,会倒逼创新的产生。(据新华社)